总喜欢在教室里批改作业,课前或者课后,把作业随即进行批改,一是不用孩子们抱来抱去,再是能够很快处理,对出错较多的孩子能够进行及时的指导。而孩子们则喜欢围在身边,一边看我改作业一边说:“老师真辛苦。”、“老师辛苦了”之类的话,笑嘻嘻的给人以温暖。
午后,和孩子们一起在教室里进行阅读,有时候读一些儿童读物,有时候也读一些教育书籍,每每值周的孩子看到我在书上又写又画的时候,就轻轻的对我说一句:“老师还要这么认真的读书,真辛苦。”
今天午后,我在教室里摘抄笔记,刘若涵走进教室,在我身后看了看,然后在我耳边问:“老师,你还要摘抄笔记呀?”
“是呀”。我回答,“这是我的作业。”
涵涵笑笑,拍拍我的肩,说:“辛苦你了,好好抄吧。”我笑,这孩子,俨然一副大人模样,我倒成了那个需要鼓励与表扬的孩子了。
笑之余,一阵心虚:我,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看到孩子的辛苦了吗?课堂上,当我们在滔滔不绝的进行讲解的时候,我们感受到孩子听得多么辛苦吗?课后,当我们把一样一样的作业布置给孩子,还强调必须要写好的时候,我们体会到孩子灯下习作的辛苦了吗?我们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特长班,把孩子的星期天安排得满满的,考虑到孩子是多么的辛苦了吗?
如此,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孩子的老师和家长,为什么一定要向让孩子明白我们有多辛苦,而不去体会一下孩子的辛苦呢?
当我们能够体会到孩子的辛苦之时,就会少一些埋怨,少一些焦躁,多一份平静,多一份理解!教育,也就多了一份和谐,多了一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