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影响最大的家教书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正如第十届书香活动之书香家庭奖项主题所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还有家长。家长需要不断通过阅读等方式来完善自我,倾听书中教育专家育儿经验和教子方法,更好熟悉孩子在不同阶段成长的特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有很多理念对我来说都是耳目一新的,比如: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不考100分;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不管”是最好的“管”;陪孩子长大是收益最高的投资。作者尹建莉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她用自己多年来亲身教育女儿的生活事例来论述教育观点,她对女儿是何等用心,而她的教育手法又是何等自然无痕——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她对一些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之深和操作之精辟,甚至让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也在影响着我的教育方法。
1、“打针有些疼”
有段时间儿子生病发烧不愿打针,我很焦虑,也想过把孩子摁住,强制打针。后来冷静下来,想起了家教好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的话很有道理:“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就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家长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我就借助书籍的力量给儿子讲道理,给儿子读了书中一段打针的故事,作者的女儿才不到两岁,就那么勇敢,不怕打针。还没讲完,儿子就打断我说:“别再说了,我同意打针,输液也行。”看来,有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借助道理的力量远比使用强硬的手段要容易而且有效得多。
2、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是天使,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就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
说实话,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孩子长这么大几乎从没体验过圣诞的浪漫和惊喜,而儿子又特别喜欢浪漫。今年圣诞节前好几天,儿子就跑去文具店张罗来了彩带,奶奶帮着一起把家里装饰了一番,还很有节日的气氛呢!经我提醒,儿子在平安夜给圣诞老人留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自己的愿望。儿子还反复交代我不准半夜起来,怕惊扰了圣诞老人。我也没有做任何准备,包括回信和礼物,结果可想而知。第二天早上,儿子一脸的不开心:“平安夜一点儿也不平安!”听了这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我就想,以圣诞老人的口吻给孩子写封回信,就算这是一封迟到的回信,也能够尽力保护孩子的童话梦,又能借此跟儿子说些鼓励的话,同时也提醒孩子改掉坏习惯。元旦前夕,我终于静下心来,以圣诞老人的身份给儿子写了一封回信。因为怕“露馅”,所以我选择了打印版,呵呵。还好,元旦节中午,儿子才在我的“指引”下发现了信,我们一起读着这封迟到的回信,开心的笑洋溢在儿子的小脸上。
3、培养好习惯
儿子太贪玩了,整天只想着玩儿,根本不把作业放在眼里,大人着急,陪着他吧,他说你监视他,不陪吧,他又实在不讲自觉,反正就是说也不听,骂也没用,陪也不是,不陪也不行,天天如此,真让人头大!我也很想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可越是着急,就越紧张,越催促,孩子越不听话,说多了还当成耳旁风,到最后根本就不听你说了。这样一来二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情况越来越糟。一直为这事儿郁闷着。上个星期天又到很晚,儿子才总算把作业搞定了。我长叹了一口气,面对孩子的磨蹭拖拉,我竟然感到束手无策。
作者认为:“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我也学着慢慢放手,孩子不愿让陪,那咱就不陪呗,他做他的作业,咱也可以忙点别的事情,收拾完家务就看看书、写写东西,也挺有乐趣的。
作者还说,你纵使每天把“快点,不要磨蹭”这句话说一万遍,就这个缺点批评孩子一万遍,也解决不了问题;你不断的重复只是让孩子稳定地形成这样一个坏毛病。如果你换个方法,则问题可得到根本的改善。你可以郑重友好地跟孩子谈一次话,告诉她从明天开始,自己掌握时间。然后从第二天开始,你真的能做到不催促。只要家长能真心诚意地坚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火,不指责,不包办,坚持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经常给孩子“记功”;在孩子出现反复时,仍然能从她的消极表现中找出积极的地方,给予真诚的表扬。那么,孩子的自觉管理意识一定能形成,磨蹭的毛病一定能改掉。
作者还提出了好多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正因为在她正确的引导下,她的女儿小学时就读完了金庸全部武侠小说共十四部。说起作者的女儿,实在让人羡慕,小学时跳过两次级,10岁便上初中,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也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可在书中却被描写成一个和普通孩子一样也经常犯错误的孩子,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好妈妈。“有些无伤大雅的错,就让孩子犯吧。”听起来,这是很多老师和家长所不能容忍的。作者却说,儿童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大人永远不能期待一两次犯错之后,孩子就会马上改正,教育的作用立竿见影。绝大多数情况是,你教育、惩罚了千百次,孩子还是照样犯错。这时,如果你还是无法容忍,那只能把自己“逼上绝境”,糟糕、愤怒的情绪笼罩头顶,进而殃及孩子。而一旦孩子对大人产生恐惧,将会筑起心灵的防线。无疑,这会严重妨碍更深层的沟通。所以,有些错,如果无伤大雅,就让他错吧。你不能精确估计孩子改掉这个错误的时间,那就踩踩刹车,让儿童在成长中自行修正。
后来我逐渐改变态度和方法,由过度关注转变为努力控制自己不唠叨,儿子也在一步步慢慢地学会自我管理。如此坚持下去,就觉得孩子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可救药。这样一来,大人情绪缓和了,把批评换成鼓励,孩子心情好了,自然就会慢慢朝着好的方向努力。
书中的很多观点来源于生活,被作者提炼后显得生动准确,而且极易让人接受。“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现代教育中,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时间和心思,不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历程吗?”作者用自己的亲身教育经历告诉我们,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妈妈,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自控力;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引诱孩子爱上阅读;和孩子建立信任而且轻松的亲子关系;恰如其分地给孩子多多鼓励,想办法使用聪明的方法来代替批评教育孩子;不要求孩子考100分;把孩子的“小事”都看成“大事”,注重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懂得尊重孩子,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希望家长朋友们都能读一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