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前不久,无意间从一本杂志上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同时也看到许多教育专家的热情推荐。身为人母又为人师的我,自然很感兴趣,便买了一本来读,希望对自己的教学和家庭教育有所帮助。细细阅读,感觉受益匪浅。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做过老师,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十六岁就考上了清华大学,还超出分数线二十多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作者从早年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教育的最高境界——有心无痕。同样作为妈妈,也同样作为教师的我,发现书中所讲的事例是那么熟悉,都曾经和正在发生在我的女儿和我的学生们身上;我深深地一次次感受到教育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读懂孩子的心。好妈妈应该是孩子的贴心人,只有学会倾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许多妈妈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应当对妈妈的话言听计从。其实,一个好妈妈不应当采取这样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主见后,做妈妈的更应摒弃这种做法。而应该真诚的倾听孩子的心声,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孩子才会快乐地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孩子之间更需要沟通,任何时候都不要关上理解的大门,别和孩子变成“冤家对头”;尹老师说只有当妈妈对孩子表示重视和尊重的时候,孩子才会把心中的郁闷倾诉出来。这样孩子在变得开心的同时,也更乐于和妈妈沟通交流,妈妈与孩子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看到这里,不禁想到自己和女儿的关系。女儿性格开朗,有几分男孩的“豪爽”,没有小女生的那份娇气,属于比较好沟通的类型。在许多情况下,我都很注意尊重她,把她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平等的交流。平时要求她做到的一些事情,也都“晓之以理”,不搞“家长制”作风。
就拿女儿学琴的事来说吧,今年暑假过后,女儿升入中学,课程一下多出好几门,每天的作业量多、难度也大,练琴的时间自然就没有小学那么充分。再加上4月份女儿和同学打球时,左手大拇指不慎骨折,虽没怎么耽误学习,却严重影响了练琴。俗话说: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原本在琵琶学习班一直是佼佼者的女儿,开始有点吃不消了,险些落入“差生”的行列。看到疲惫又失落的女儿,我既心疼又无奈,便和她交谈,明确的告诉她:学琴是一种业余爱好,也是一种享受、一种放松方式,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愉悦自己的心灵。如果感觉太辛苦,成为一种负担,无法再体会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就没有必要坚持,可以放弃。不管她做出怎样的选择,我都会支持她,因为这是她自己的事情……听了我的一席话,女儿既感到意外,又很感动;经过反复考虑后她做出选择:坚持下去!虽然很辛苦,但是觉得此时放弃太可惜;而且从这次选择中,女儿也发现自己对琵琶的喜爱和不舍,并且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赶上去的。看到女儿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也感到很意外,原本想大大咧咧的她,可能会选择放弃,没想到却做出这样决定,其实这也是我所期望的。事后我想,如果没有这次真诚、尊重的谈话,女儿在失落和疲惫中真的会撑不下去……
在和女儿一次次的交流中,她都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尊重,对我提出的一些生活、学习上的要求也就乐得接受,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和我倾吐。我们既是母女,又是好朋友,让旁人看的满眼羡慕。
好妈妈是一所学校,好妈妈是一盏明灯!好妈妈总是在孩子感到迷茫的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用细雨无声的爱指引孩子前进;好妈妈总是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用心挖掘孩子的潜能,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发光的金子。作为父母,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更应该让他有质量的生活;愿天底下的妈妈,都能成为孩子的好妈妈、好老师!
最后,摘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部分内容,与大家共勉:
写在前面 女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好妈妈的作用有多大
妈妈待长辈公正,孩子才会公正待你
妈妈生活节俭,孩子才会减少奢侈
妈妈乐观豁达,孩子才会自信自立
妈妈为人诚实,孩子才会变得真诚
妈妈学会放手,孩子才会变得坚强
妈妈待人宽容,孩子才会胸怀宽大
… …
挖掘孩子的潜能——好妈妈是孩子的伯乐
引导孩子学习——好妈妈是孩子的指南针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妈妈能教出好孩子
陶冶孩子的品格——好妈妈视美德如生命
反思自己的得失——好妈妈懂得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