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浅谈唐诗(二)作文
我和女儿浅谈唐诗(二)讲究韵律美的诗有很多,如被杜甫赞为“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李白的七言绝句《
我和女儿浅谈唐诗(二)
讲究韵律美的诗有很多,如被杜甫赞为“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李白的七言绝句《宫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故乡”,以及五言绝句《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都是讲究韵律美的上佳名句。
盛唐诗人王昌龄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誉。他的七言绝句堪与李白的七绝相媲美。如《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面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也是极讲究韵律美的。
这类诗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给人一种视觉、听觉和心灵的多重享受。
不大讲究韵律美的诗也有不少,如杜甫的七律《登高》,被前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诗”。后四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竟无一字押韵合辙,而且读起来甚至有些拗口。但其凄美的意境,真实的感受,工整的词句丝毫其不影响在唐诗中的地位。
不押韵的诗还有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人为描绘出项羽的弱点,较好地表达讽刺之意,不惜以不押韵律为“代价”,这就是“不以词害义”。
另外,五律和七律的第五、六句一般讲究对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还有杜甫《江村》中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等均是人人能诵的千古名句。
我还讲了诗的意境问题。有的诗人想像丰富,常常运用拟人、借喻等用一些修辞手法,把没有生命的事物写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意境新奇的诗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通过对菊花历尽风霜后才落去的品格赞叹,来暗喻自己的高贵人品;杜牧《送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运用拟人,借喻的修辞手法,把离别的情景描绘得富有诗意,感情深刻。
唐诗的写作也风格各异。有风格明快,清爽,幽默,风趣的,大多随心意自然而成,往往是信手拈来,不刻意加工。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也认真推敲苦吟而成的,如诗人贾岛和孟郊,就很注重词句的锤炼,刻意追求工整,讲究练字,世称“郊寒岛瘦”,都是有名的“苦吟诗人”。如贾岛著名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我和女儿说:作诗还得要有个基础,也就是语言功底,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来筑实这个基础。《红楼梦》中林“老师”最后要求香菱先把《王摩诘全集》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 、谢。。。。”后,一年以后就能成为“诗翁”了。她的意思其实也就是咱们平常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最后我对女儿说:当你徜徉在五彩缤纷的古代优秀诗的世界中时,相信你一定会逐渐感受中国古诗的艺术魅力。通过努力,以诗赋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兴趣,说不定你的笔下也会飞出传诵千古的诗句来!”
女儿点头答应,她说会根据这一“课”的学习心得和内容,认真体会,多读多看。留意周围的事情及切身感受,在完成学业之余,会尝试着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