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演讲致辞 > 公众演讲 >

荣辱观演讲稿

2015-05-05 
相信很多人都曾在电视上见过他那粘满煤灰的脸,可是谁又不为他黝黑的脸上反射着的满足而打动呢。

  荣辱观演讲稿一:知荣辱明是非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就是:知荣辱,明是非。

  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犹如一股春风吹皱了满池春水。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并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学习热潮,全国上下自发投入一场旷古未有的大讨论中,也深深影响了我。

  其实,荣辱观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伦理中最基本的范畴。荣辱观可以说也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管仲的一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更每每为后世道及。此外,诸如“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著名格言,也都包含着强烈的荣辱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都有各自不同的荣辱观;在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新型荣辱观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忧虑的问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一些人心目中逐渐淡漠。与此同时,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消费文化的冲击下,社会上出现金钱至上的不良倾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流行开来,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各类事件屡屡出现。

  作为我们年轻人来说,处在在一个开放、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文化的东西,从日本漫画、韩国电视剧到美国大片,这些外来文化夹带着它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我们产生着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比如儒家的道德伦理观,温良恭俭让等行为方式,对年轻人影响变得越来越小。在没有战火硝烟的成长环境中,董存瑞、保尔·柯察金已变得那么遥远模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比尔·盖茨、周杰伦却显得那么耀眼夺目。我们该以怎样的价值判断面对复杂的社会变革,在冲突矛盾中坚守怎样的道德原则?什么样的英雄应该成为我们追崇的对象,人生的标杆?

  胡主席的“八荣八耻”的出现,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指明了我们人生的方向。通过学习“八荣八耻”,我深切地感受到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而且要向世界展示我们崭新的精神面貌。作为祖国的建设中坚力量,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心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明辨是非;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勤俭节约,适度消费;在工作岗位上热心为用户服务,大胆创新;在行动上坚决反对有损民族形象的丑恶行为,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自觉把“八荣八耻”作为心灵的准则和行动的指南,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新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我们要始终牢记:热爱祖国的人,将会万古流芳,危害祖国的人,终将自取灭亡。服务人民的人,他的功德无量,背弃人民的人,必将臭名远扬。崇尚科学的人,变化日新月异,愚昧无知的人,一切前功尽弃。辛勤劳动的人,迎来硕果累累,好逸恶劳的人,事业一败涂地。团结互助的人,人们铭刻在心,损人利己的人,最终危害自身。诚实守信的人,朋友遍布天下,见利忘义的,一生难觅知音。遵纪守法的人,拥有广阔天地,违法乱纪的人,肯定寸步难行。艰苦奋斗的人,率先迈进小康,骄奢淫逸的人,最终家破人亡。

  树立荣辱观,明辨是与非。

  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努力塑造完美人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出自己微薄而坚定的一份力量!

  荣辱观演讲稿二:让高尚在阳光下绽放

  记得很小时侯,我的老师就在我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一棵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各位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生根发芽一天天长大。它终于结出了果实——我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当我站上讲台我看到了一双双渴求的眼睛,这一双双眼睛让我仿佛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他们中我看到了澄澈如镜的真,善,美。我开始懂得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与艰巨性,站上讲台就担当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它需要我无怨无悔,矢志不改,需要我情系学生,耕耘不辍!

  但同时,我也知道就如学习先学做人一样,教师不但要具备优秀的业务水平,更要把高尚的道德追求放在行为首位。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正是说明教师要为人师表,因为在学生眼里,老师的形象是崇高的,老师的教导是神圣的,老师的话是他们辩是非,分荣辱的标准。胡锦涛总书记在3月4日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春天是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季节,“八荣八耻”又为姹紫嫣红的精神文明园献上了一朵鲜花,增添了一抹新绿。这不但为新时期的青年,也为新时期的教师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老师往往是学生们做人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开始更深刻认识自己在培养青少年成长中肩负的光荣责任,试着结合学生年龄和思想品德建设的实际,将“八荣八耻”引进教学。除了在课堂上积极讨论荣辱观之外。我还利用批改“周记”之便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畅谈自己的想法,我给予一定的思想指导。

  就这样,交流中更加坚定了我把荣辱观作为教学指导的决心。有一位学生因底子差不爱学习,在一次周记中他写到:老师,我是学不好的,课堂上你忽略我的存在吧,别提问我。。。。我看后一阵心痛,在我们国家文盲,半文盲已经是数以亿计。这是在过去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得已而形成的。可现在在我们的周围如果再培养出上了学但没知识的人,这只能算作我们的失败!于是我凭借私下对他的了解,写给了他一句话:别灰心,只要你肯,你的学习总有一天跟你的人缘一样棒!因为我话语的中肯。以后不久的一次周记中他写到:老师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我人缘好的,但你的确给了我有史以来最大的鼓励,我知道我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但我真的想以后也做一名教师,去鼓励帮助更多的孩子。老师,有人说,一位老师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谁也不知道这种影响会止于何处。从你身上我理解了这句话。就这样我的班上又多了一名勤奋刻苦的学生。我也由衷的感到了欣慰,这种感觉胜过享受夏日凉风沐浴冬日骄阳。

  在由“八荣八耻”促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时,许多现实问题在我的脑海浮现。我觉得现在用“人梯”,“红烛”等来比喻教师难免有伤感悲壮的成分。毕竟社会主义经济浪潮在全国汹涌澎湃,同样它也冲击着我们的教育园地。好多同学,同事都抱着“拿青春的热情搏一回”的心态“下海”了,虽然有成有败,但他们毕竟换回一个“试过了不后悔”的心理安慰。的确,每一位教师都踌躇满志,满腹经纶面对物质的诱惑不可能无动于衷。但是又是为什么绝大多数老师都能立足于三尺讲台,辛勤的耕耘呢。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拿着低微的工资,住着简陋的校舍,却能用崇高的品德去塑造千百万学生美好的心灵。他们十年,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斗在教学岗位上,甘愿做“人梯”,让孩子们站到自己肩上,去攀登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峰。他们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又是为了什么呢?

  “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徐本禹,堪称我们迈入21世纪后教师,乃至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在2004年里他让我落泪了,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远离大城市,他走入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孤独和清贫,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为贵州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我忘不了他的那句话:我愿意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但是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毫无保留的反射给别人。这足以让我思索,回味了。可是今年年初又一位现实中的“红烛”闯如我的脑海,以他的故事激荡着我的心。重庆某村小学教师刘念友,连续三年,每逢假期都会到镇上的煤矿下井挖煤。挣的钱除了供自己的儿女上大学外,全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但自己却天天吃咸菜和白开水泡饭,因有人说他衣着有损教师形象,他才狠心花二十五元买双皮鞋。但他到底资助了多少贫困生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楚,只知道他的班上从来没有人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相信很多人都曾在电视上见过他那粘满煤灰的脸,可是谁又不为他黝黑的脸上反射着的满足而打动呢。

  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解答了我的疑问,拨亮了我心里的灯,让我更加理解教师的内涵,如果没有红烛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怎么会蒸蒸日上?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从何而来?国家的繁荣富强谁来创造?每位教师都是有血有肉知疼懂爱的人,渴望幸福的现代文明。只为教育的振兴,才舍利益,守清贫,追求自己矢志不渝的憧憬。我知道:岁月催人老,粉笔染白头。但我也知道:岁月可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则使灵魂起皱。正所谓: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所以我将时刻谨记“八荣八耻”,并拿出我的勇气与热情,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孜孜不倦,风雨兼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