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调查报告 >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问卷调查现状分析报告

2014-07-04 
一、厌学原因通过对学生、家长、老师作了关于学生厌学原因调查研究。以2013年11月的具体调查情况分析为例。参与

一、厌学原因
通过对学生、家长、老师作了关于学生厌学原因调查研究。以2013年11月的具体调查情况分析为例。
参与师生:30位教师、100名初中学生。结果统计如下:
1、自身因素:自控能力,自己不想学。占百分之83.3;
2、教师水平:教师能力水平有限,上课无趣味。占百分之69.4;
3、经济原因:家庭收入少,上不起学,不想给家长添麻烦。占百分之38.8;
4、家庭教育:家长与孩子交流少,关心不够。占百分之5.6。
通过调研,初步认识到学生厌学主要有四方面的责任:教师、家长、学校和学生自己。
(一)、首先说说教师的责任。
教师与厌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厌学,是因为部分教师水平不高,讲课没意思。农村条件差,留不住优秀教师,造成农村中学师资整体素质不高。
其一,现在安全压力大,社会地位低,几乎没福利,造成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或者说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爱心和耐心。例如:讽刺、挖苦学生,辱骂学生;威胁、不信任学生;用各种方法体罚学生;有的老师只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违犯课堂纪律的学生不管不问,任凭他们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学习等等。学生不会喜欢这样的教师,也不会喜欢他教的这门课。
其二,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教师对“教、学”没热情,学生能会有热情吗?学习本应是教师的家常便饭,但有些教师即使能力有限,水平也不高,也不愿学习提高,只是为了“混饭吃”。
其三,教师们学艺不精。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都要求教师跟上时代步伐。有的教师不能更新教育观念,教法陈旧,缺乏灵活性、艺术性、创造性,让学生听了,只能是枯燥无味;只能导致学生没兴趣,厌学。再加上有时批评学生不讲究场合、方式,不顾忌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加讨厌教师,厌烦学习。更有甚者,驾驭不了课堂,控制不了学生。所有这些,只能怪教师们学艺不精。
(二)、再说家长的责任。
其一、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一般不太高,不太关心孩子的成长,也没有能力辅导学生。一般认为有老师教育学生呢,即使关心,也只关心学习成绩,只问分数和名次。不像城里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都会全方位支持。
其二、部分家长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乃至生活状况,常年在外打工。
其三、还有部分家长知道农村学校优秀的教师越来越少了,而自己又没有能力为孩子择校,对学生的学习不报希望的。
其四、观念转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认为上学也没啥出路。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许多中专和高等学校不包分配工作了,老百姓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不知道现在都要凭能力找工作。
再有个别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又沦落下岗或找不到工作的负面影响,农村的学生家长们更不支持学生上学了。“花那么多钱,也没啥出路,上学也没啥用了。”“能识几个字,不是文盲就可以了。”反正毕业后回家还有二亩地种。
本来就在学习上帮不了学生,再不支持,甚至拖后腿,使许多学生在学习的困难面前退缩了,接受了家长的“混个初中毕业算了”的影响,越混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越不想学。学生厌学,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也是导致学生厌恶学习的重要因素。
其一、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学校为了留住一些好生源,为了迎合家长,也不得不搞应试教育,不管是好班还是普通班。学生对应试教育没一点兴趣,在学校得不到欢乐。这应该是学校管理方面的责任。
其二、基层政府对教育不够重视,教育投入少且不易到位。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冬天学校连供水条件都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的学习兴趣不易激发、保持和提高。
其三、学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学校管理较简单、松懈。
(四)、最后说说学生自身的责任。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以上方面只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对学习的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着诸多不正确的认识和缺点,这也是厌学的关键因素。
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即使农村学生,也吃穿不愁,平时父母还给零花钱。上学有啥用啊?家长们说不清,学生更不明白。学习无目的,也无压力,当然就无动力,不想学了。家境不太好的家长也仅仅是告诫学生:好好学吧,将来找个好工作,多挣点钱,这样才会过上好日子。
第二,自己总说“学不会”。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是因为不会,才不想学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不想学的借口。课本上内容,只要学生努力,一般都能学会。学生们都听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说“学”了,但结果还是“不会”。那问题就在于“学”上,是怎么学的。学习本是苦差事,不是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吗。如果怕吃苦,不下功夫,学习像蜻蜓点水一样,当然是“学”而“不会”了。
第三,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差。有些比较诚实的学生也承认自己学习不好,主要是因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不强,管不住自己,贪玩。
许多学生也知道学习好,但看见别人在玩,自己就心里痒痒,管不住自己就也去玩了。还有少数学生甚至一心只想着玩,对自己放任自流,不加一点约束。
二、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症的具体原因:应试教育环境下,竞争激烈,精神压力太大,太苦太累;学生难调、课本难教、考试难以应付、家长社会需要太高;城乡待遇差别悬殊导致心理极不平衡等。
教师之所以是这种现状,这个责任主要在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均衡,政府不能做到“教育公平”。不同学校硬件的差别越来越大,城乡教师待遇的差别也越来越大。农村中学的教师都往较好条件的地方流动,农村优秀的师资几乎全部流失。剩下的大多为不太优秀的教师,但他们的心理照样不平衡。
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是切实落实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起码做好一定范围内的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缩小城乡差别,留住优秀教师,唤醒老师的工作热情。
二是加强师德教育,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虽然也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可塑性还是比较强的。如果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较强的教学能力,对工作充满激情;尊重学生,少批评、多鼓励,能与学生平等合作交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缓解厌学,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解决家长方面的问题,还要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下手。
学校必须开办家长学校,或经常组织家长会,给家长们讲课,用具体的例子,深入浅出的道理,生动的讲解,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特别是要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知识就是力量---英培根;知识改变命运。上学是有好处的。
例如,针对家长对“不包分配工作”的不理解。学校要做好这样的宣传。虽然许多学校不再包分配工作,但学校采用了更科学、更恰当的让学生就业的方式。组织人才交流会,实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这不仅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就业空间,也为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增加了压力和动力,促使他们改变“考上大学就完事大吉”的心理。一般来说,靠学校包分配或推荐的工作也不一定尽如人意;而靠自己的实力找到的工作,比学校包分配的工作要称心如意得的多。再退一步说,即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学历高、有知识、有水平、有能力的人总比没知识、没水平、没能力的人找到工作的机会要多得多。总之,让自己的学生多上几年学,会不断提高学生在社会的生存能力。
学校通过这样的努力,不断对家长进行教育,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的。对学生上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即使经济有困难,也会支持学生,鼓励学生,鞭策学生;学生有了家长的支持、鼓励、鞭策,学习也就会增加许多压力和动力,学习的主动性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针对学校办学条件的问题,主要对策一是切实落实教育改革,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切实保证教育投入的及时到位,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搞好教育均衡发展,在师资和硬件上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四)、针对学生本身问题的对策。
1、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上学目的。这就需要学校的领导、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求学不仅是为了自己过上好日子,更重要的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例如: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便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现在,中华民族虽然站起来了,但还很不富裕,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美国打南斯拉夫时为啥敢轰炸我们的大使馆?日本首相小泉为啥敢一再参拜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陈水扁为啥敢搞台独?我们青少年不也应该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读书”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国家的繁荣昌盛是要靠每个国民的共同努力的。只在国民素质都提高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也都会提高,国家的综合中力也会随之提高。这些虽是大道理,学生一次两次或许听不懂,但我们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而且要经常讲。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联系国内国外时事,讲到学生理解为止。具有明确的求学目的,才会产生无穷的动力,才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
2、针对学生找借口,说“学不会”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说“学不会”是错误的,说白了,是不肯学,不想学。没有吃苦的勇气和精神,在学习上也会一无所成。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至于那些在小学就没学好,底子比较差的学生,我们也要鼓励他,只要不断努力,有进步,就可以问心无愧了。
3、针对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的问题,对策是:这些学生更需要学校的管理、家长的督促、老师的教育。面对这种问题,只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作为青少年,管住自己确实不容易。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也是事实,但我们学校老师应教育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要告诉学生:管不住自己的人,一般无所作为:只在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才会有所作为。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消灭城乡差别、校校差别。特别应该提高农村教师们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快乐地学习、工作、教书、育人。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另外再加上社会、家庭、学校,还有学生自己,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较好地解决农村中学学生厌的问题。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问卷调查现状分析报告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