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网精心整理,更多精彩文章请查阅读书人网:www.READER8.CN
《我们这30年》中文版立体封面
中国网12月12日讯 1973年,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威廉曼彻斯特完成了《光荣与梦想》的写作,全景呈现了1932年至1972年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讲述了美国人从梦想走向现实的艰难、困苦与荣光,堪称书写当代社会历史的不朽经典。
一个时代呼唤一个时代有价值的作品。2013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35年。一个曾经辉煌灿烂继而又积贫积弱的文明古国,终于走出“历史的三峡”,初步摆脱贫穷落后,逐渐迈上了复兴之路,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观。站在新的节点上,抚今追昔,前瞻未来,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也成为近年来的出版热点。
时值年底,在林林总总的出版物中,看到一本名为《我们这30年—一个记者眼里的中国改革开放》(以下简称《我们这30年》)的新书,伴着冬日的阳光读来感到特别的温暖。这本由资深媒体人、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卫兵先生撰著、外文出版社同步推出的《我们这30 年》中英文版,通过纪实、怀旧、反思性的文字和图片,生动展示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社会变迁的风貌,独具风格,韵味悠长,甫一面世就深受好评,引起广泛关注。
《我们这30 年》的特色,首先在于作为这场变革的亲历者、报道者和思考者,作者将视角投向不为史家关注的寻常生活细节或社会历史事件侧面,化宏大叙事为温情述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通过个人视角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诚如副题“一个记者眼里的中国改革开放”,全书内容紧紧围绕“一个记者眼里”展开。不同于见诸报端的制式报道,作者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些微小事,包括作者本人和家庭发生的家常故事。诸如“别了,粮票”、“冬天,母亲给我搬来一百斤大白菜”、“父母抢购降价货”、“‘熊猫’广告羞怯上公交”、“我的大学”、“告别老相机”、“今天你看微博了吗”等。这些看似细碎琐屑、关涉无多的寻常小事,真实、鲜活、客观,无需过多渲染便深入人心。
即便对于一些重大社会历史事件,诸如上海世博会、香港回归、中美世贸谈判、邓小平逝世、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非典”肆虐、连战首访大陆等,作者也不是空泛概括描述,从个人生活视角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感受,讲现场,讲经历,讲故事,想说书一样,讲述加过30年的变迁和变化,读来平实自然,可亲可信。
新华社总编辑何平在序言中说:巨变,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最显著的特征。我的同事,新华社记者刘卫兵给我们呈现的正是这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之变。《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认为,《我们这30年》一书是刘卫兵30年的亲历、采访和思考,既是以个人视角记录的家国变迁史,也是身处这一历史变革大潮的人们共同拥有的记忆,
《我们30年》通过作者亲历与社会变迁两条结构主线,运用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的纵横对比手法,行文不拘形式,形散而神不散,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笔下的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人梦想成真、从梦想逐渐走向辉煌现实的30年。
《我们这30年》的另一大特色是,全书配发了230多幅珍贵图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这些图片是作者20多年间,经历上千次采访拍摄的,有着相当的纪实、艺术和史料价值。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价值会逐步提升。
新华社摄影记者名家云集,他们曾因报道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与壮大被称为“国家摄影队”,其中专门从事国家领导人摄影采访的记者被外界称为“红墙摄影师”。作为“红墙摄影师”中的一员,本书作者刘卫兵先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培养的首批新闻摄影专业大学生,在新华社从事中央新闻摄影采访工作十余年。人们熟悉的《总理为农民讨工钱》《习近平为外宾检眼镜》就出自刘卫兵之手。摄于2003年10月的《总理为农民追工钱》就是其中的代表。照片中,农家破旧的屋前,温家宝总理抿着嘴唇,左手抓着熊德明打猪草弄得黑乎乎的右手,右手抬起来准备握她的左手。熊德明则有些羞涩地往后躲闪着,仰着头。这张新闻照片曾被上百家报刊、网站在重要版位大幅采用,直接推动了一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的“清欠风暴”,引发了全社会对农民工和弱势群体的关注,获得过中国新闻界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12年8月,作者拍摄的《习近平为外宾捡眼镜》的照片在海内外引起热议。在国际天文学大会开幕式上,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躬下身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威廉姆斯捡眼镜的画面,通过博客、微博广泛传播,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国内外读者从照片中认知了即将成为中国新一代领袖的风采。
您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