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读书人>
[个人文档] [思想汇报] [ 心得体会] [进党申请] [进党转正 ] [进团申请]
[进党自传] [先进事迹] [自我先容] [个人简历 ] [简历封面] [办公文档]
[工作总结] [工作报告] [实习报告] [述职报告] [合同范本 ] [法律文书]
[商务文书] [模板大全] [社交礼节] [工作计划 ] [常用范文] [公文写作]
XX镇党委推出基层党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产业链党组织作用,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近年来,XX镇不断丰富和完善“党支部 合作社”的工作模式,让合作社党组织成为农民致富、农村稳定的主心骨。
一、主要做法
XX镇地处睢宁县城北部,是农业大镇,辖XX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XX人,素有“西瓜之乡”的美名。仅**年,全镇合作社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XX万吨,获利XX万元,XX名党员获得“合作社先进能手”称号。
同一思想,明晰方向。在推进农业化发展进程中,发展规模农业、绿色农业是XX发展的主导气力。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合作社作为一种民间组组,无组织、无固定模式很难助推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此,XX镇党委政府安排职员分村分专业进行调研,宣传和发动,使党员干部充分意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不仅可以加快发展壮大农业产业,还能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分类指导,科学组建。要想让党的种子分撒在各村各行各业,不能一味的为建而建,着重要把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上风与专业合作社有机地结合起来。魏集镇探索出了三种不同设置党组织的基本模式:对运作良好、有3名以上党员的合作社,单独建立党支部;对地域相近、行业相同、特点相似的合作社,联合建立党支部;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非党群众领办的合作社,将领办人跟踪培养成党员,跟进建立党组织;对一些规模较小且党员数少于3人的产业协会,实行近村挂靠。截至目前,全镇合作社中已单独组建党支部 17 家,联合组建党支部 4 家,挂靠组建党支部 1家。
强化素质,开展培训。严格要求协会中的职员自觉养成学习的习惯。利用在协会中任务少空闲时间多的有力条件,多加强理论学习和科技知识的培训,进而学会观察分析和处理题目的方法。一是在睢宁县职教中心先后举办4期党支部工作骨干培训班,主要围绕生猪养殖、科技种植、产品销售、服务礼节四大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办班来共计培训党员干部XX余人. 并将合格者纳进村干部后备库进行培养和治理。二是定期选送产业链党员干部到链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务工培训,学习外面的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不断进步产业链党员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素质。
搭建平台,倾力支持。考虑到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自身实力还比较薄弱,镇党委政府充分在组织、协调、服务作用做到三个“给力”。一是提供组织保证给力。指导帮助合作社选举负责人,为合作社推荐各类人才;逐步完善内部组织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及章程,形成科学***治理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协调服务给力。积极协调县农委、科协、工商等部分,特别是在办理证照、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办公场环境等方面给予合作社大力扶持。三是组织科技培训给力。从科技、农业资源开发、劳动保障、科协等部分抽调职员,组成科技培训团,定期不定期地到合作社中开展讲座培训活动,送技术下乡,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在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大桥西瓜合作社、王河瓜菜合作社、张集养猪合作社等三个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五好合作社”。
二、具体成效
“党支部 合作社”的模式,是一个改革创新、致富百姓的崭新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社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也是增强农村内在活力。目前已成为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受群众普遍欢迎。几年来,魏集镇党委坚持“因地制宜、灵活设置、便于指导”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农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体现在:
1、促进了农业发展水平和档次不断提升,进步农民收进。XX村西瓜种植面积占全村土地的70%,在合作社王请党员大户的带领下,在西瓜产业经营方面积极推行“五统两分”法,即“同一规划、同一设计、同一建设、同一技术、同一市场,分户认建大棚,分户生产经营”。几年来,涌现出螃蟹、黄粉虫、草莓、土豆、养猪、瓜菜等几十个农村特色经济村,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
2、合作社里党员发挥“鲶鱼效应",实现共同致富。在合作社中广泛开展“把党员培养成优秀治理致富能手、把治理致富能手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活动,让他们成为产业链上名副实在的“脊梁”。先后涌现出林冷、陈正强、王志忠、王保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佳联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时,不少包棚种植蔬菜农户经验不足,为了增强农户种植、治理的信心,林冷及时组织100余名群众到山东寿光等地学习经验,并从山东请来两名技术员驻棚指导,帮助农民进步科技种养水平。如今,栽植西瓜X万余亩,“特蜜“牌早熟西瓜成为江苏省农业厅定为无公害产品,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绿色产品”证书。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合作社正迅猛壮大,实现党员和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3、拓展了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新思路,推进***新农村建设。“党支部 合作”的成功模式,有力推进全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全镇干部能够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如今下基层的身影多了、为民解难事的情况多了,往日那种怨气少了、牢骚多了、群众理解了,干部做事的积极性也高了。
三、存在的题目
1、进社党员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党员考虑到所在村换届选举投票权,不愿将组织关系转进合作社;有的党员具备多重身份,害怕建立党组织会影响所在村党支部的关系,也不愿将组织关系转进合作社,左右为难,思想上有顾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2、班子的结构性严重老化。由于大多数协会处于自发状态,干部队伍素质出现断层的现象比较严重。如50—60岁的占30.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2.7%,导致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活力不足,更无法谈起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工作的开展。
四、建议与对策
“党支部 合作社 群众”的模式,是新形势下建设***农村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感到: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必须站在高度进行思考、深思熟虑,才能孕育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能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干部的能力提升、才干的增长至关重要。因此,针对干部的爱好爱好制定符合干部个性特征的培养计划,不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例会,帮助提升理论、业务水平,增加能力“竞争资本”。要注重从协会会员中发现和培养进党积极分子,并吸纳到党员队伍,让他们在合作社中动起来、亮起来。
二是全面加强指导。选派熟悉党务、作风扎实的基层党建指导员,深进农村经受锻炼,帮助合作社做好协调宣传指导工作;帮助合作社党支部逐步建立规范的运行体制机制,让合作社的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增强社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要想在协会中推动工作发展,促进***,凝聚人心,条件就是做好服务,特别是对发展中碰到的困难要积极帮助协会解决。合作社究竟以经营为目的,所以要从产前、产中、产后等多个环节为合作社提供帮助,可以建立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站,为各合作社提供信息服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壮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可以为合作社的发展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等等,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服务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