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是主体。在坚持以人为本中提升价值认同,以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就有了最深厚、最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就一定能描绘出这个时代最美丽的心灵图景。 (人民日报2月24日)
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是国家层面的、社会层面的和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但是,这几个层面的区分并不是不同主体的区分,而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而形成的不同层面之目标的区分。主体的同一性规定了不同层面之目标的有机统一性,也规定了践行措施和实现路径的根本一致性。
我们在这里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就是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诉求和理想,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另一方面是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一切宣传和教育,都是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进行的启发性教育,其目的正像恩格斯所说的使人民群众“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人民群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引导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驱动力,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共同奋斗。
编辑推荐您关注:
本文由读书人网站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