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萧翠兰和他的丈夫搭档演的一部长戏《兄妹双侠》。萧翠兰扮演的是聪慧玲珑、调皮多情的妹子,她的丈夫演那侠肝义胆又颇自以为是的哥哥。两人搭档得珠联璧合,完全是一对人人羡煞的金童玉女。台下夫妻台上做,我想他们生活中一定也是恩恩爱爱,可听说他们俩口子经常吵架,因为男人十分好赌,特别迷麻将,有时通宵达旦搓下来,嗓子熬坏了不能登台。我总也不肯相信,戏台上那对温情脉脉的如花美眷在现实中却是聚头冤家。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他们在居住的村委会办公楼里扭打出来,一大群围观者以看戏一样的热情看热闹,看到萧翠兰那蓬乱的卷发下被愤怒扯得僵硬的脸,我当时愕愕的,戏中那才子佳人完美的形象一时訇然崩摧,生活毕竟不是舞台。
我那年迈的老祖母是个地地道道的戏迷,每年的社戏她几乎场场必到,而且到得早走得晚,风雨无阻,就是几里远的外村唱戏,她也颠着小脚拄着拐杖去看;而我就像一个小尾巴紧跟在她后面,扛着自己的小板凳。她的衣襟上常常别着一幅大手帕,每每看到动情处她就掏出帕子拭眼泪,一场悲情戏看下来,她那幅大手帕就湿漉漉地拧得出水来。我自幼就多愁善感偏爱古典的性情,大概也离不开祖母这样质朴得几乎天真的熏陶。
记得唱《宝莲灯》唱到继母虐待沉香的那段时,看得呆呆的祖母突然搂过一旁的我,泪流满面地说:“儿啊,你就跟着婆,婆可不能让你也受这样的罪!”后来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回来,和祖母商量要带我到身边去上学。祖母冷着脸不吭气,半天才说:“看过《宝莲灯》的戏吗?你们要是对花儿象沉香那样,管你在外面怎么有头有脸,我这老婆子是要象《杨家将》中的佘太君一样,用拐棍敲你的!”
十二岁那年我终于离开了相依为命的祖母,环境的变化让我一夜之间走进戏中沉香的命运里,那被丝竹檀板的声音拉得悠长喜乐的童年,随着戏场的远离就戛然而止了。即使过年回乡看望祖母,经过村后那依然锣鼓声喧的戏台,也只能来去匆匆地擦肩而过了。
而我那爱戏如命的老祖母,没有了那个扛着小板凳跟在身后的小尾巴,没有了那声情并茂的稚气的咿呀学唱,她说觉得看戏看得人越发孤单了。而且,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一次在看戏摸黑回家的路上,她跌进了路边的一个土坑里,摔伤了腿,在床上一躺就是一个月。那天从姑妈家养病回来,经过村后的那个空荡荡的戏台,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唉,不知今年还能不能看到萧翠兰的戏了! 本文作者:惜惜盐
那年祖母终于没有捱到年底,热热闹闹的锣鼓唢呐的乐声中,一个半生苦难却容易为别人的苦难打动掉泪的老人,带着对尘世的不舍终于落下了她人生的戏幕。而我曾经要陪她到汉口去看姜翠兰唱戏的愿望,则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冷硬现实里,成了一辈子都耿耿不能释怀的憾与痛!
到武汉也有十几年了,那童年印象中声光华靡盛产胭脂水粉和传奇的地方,上演得更多的,还是当年萧翠兰在村委会门口和她丈夫用汉腔对骂那样的人间活剧。除了偶尔在公园一角还能听到几个退休老人嘶哑却自得其乐的楚调,偶尔在路边碟屋里还能看到包装粗劣的姜翠兰和李雅樵的老唱片,“沿湖茶肆夹花庄,终岁笙歌拟教坊”的繁华盛景不再,那艳帜高扬的“汉口十二兰”也已成为老汉口人褪色的回忆。
而满口嘟哝着含糊不清的RAP调,滑着街舞步,行走在巨幅“超女”广告牌的光影下的都市新一族,已经全然不知楚剧为何物,是哪个世纪的象旧棉袄一样该脱去的老古董。他们所知道的是后弦的《古-玩》中电子吉他嘈嘈切切的新调《西厢记》,是王菲以懒洋洋的滑音轻松地演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而家乡的社戏随着乡土宗法的礼崩乐坏也逐渐式微衰败了。村后的戏场作先是代作露天电影场,电视娱乐普及后,戏场就变成了打谷扬麦的晒场,再后来,青壮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农活也渐渐萧条,戏场就随之逐渐荒凉冷落。一篙篙的野草浮起来,漫起来,携裹着风里涡行流走的岁月,终于淹没了这里曾经所有的粉墨繁华。
而草色山光残照里惘然伫立的我,看那半边坍弛的戏台上落下来一脉猩红的斜阳,仿佛又听到那笙萧管笛中,有袅袅的歌音破空而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经诗词鉴赏] [李白诗词][元稹诗词][李清照诗词鉴赏][屈原诗词鉴赏][杜甫诗词]
[李商隐诗词][苏轼诗词鉴赏][乐府诗词鉴赏][白居易诗词][杜牧诗词][陆游诗词鉴赏]
[三曹诗词鉴赏][孟浩然诗词] [韦应物诗词] [辛弃疾诗词鉴赏][陶渊明诗词鉴赏]
[王维诗词][其他唐诗][柳永诗词鉴赏][其他诗词鉴赏] [黄庭坚诗词鉴赏] [其他宋词鉴赏]
[现代爱情诗][英文爱情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短篇散文][伤感散文][古代爱情诗][经典爱情诗][抗震救灾诗歌][奥运诗][爱情散文][英语散文][伤感爱情诗][名家爱情诗]
[诗词名句][诗歌朗诵稿][抒情散文][经典散文] [心情散文][哲理散文] [网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