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感谢郑老师给我们这次机会品读《创作鉴赏沉浮》这本书,它带我走进了真正的书海,我在书海中游来游去,寻找一处可以憩息的地方,但我又不想停下来,因为它有一股魔力吸引着我,要我不断向前去发现去挖掘,我也享受着豁然开朗、发现新大陆、如饥似渴般的获得启示,获得精神动力的那种感受。
我认为每一本书,它都是笔神赐给我们的一份礼物,因此,品读每一本书,我都会细嚼推索,带着好奇探索,深思领悟感恩来拆这份礼物,越是厚重的礼物我越是“小心翼翼”,因此我在看完这本书时,分三部分去品读它,我认为没有把它领悟透彻,而以其中几篇来写读后感,未免也有点草草对待文学了。
在读《序》时,我就深深地感受到文学的力量之无穷大。郑老师拥有的文学经历和文学气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幸运,我幸运有这样一学期是郑老师给我们上的课,这门课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是很有帮助的。在读《童年的忏悔》时,就毫不知觉被它带进了“我”的童年,继而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同样是追求快乐,回避痛苦的实实在在的自然人,不受外来因素打扰,完全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的童年,其中的过程却是各不相同的。在没有看解读之前,我是被带进故事中的世界,可以说是纯粹的边想象边阅读,在看完解读后,我很自卑,自卑到我要奋发,因为文学知识薄弱的我,在这里获得很多我没有学到过的。不管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从中领会到深刻的人生意蕴,而书中的写作手法,更让我清晰的感到象征手法的魔力,使我明白了写作手法中象征的精妙之处,书中运用本体象征,以一个故事暗示我们的心灵世界,巧妙用寓言象征,由艺术的假定形式透彻作者的内心意图,进而让我们又获得启发。每一篇的精华所在都有透明的人生哲理,深入人心。作者作品结构的深层实质是艺术形式的奥秘所在,使我们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上进行编织,我们在不知觉中用文学作品的情节来编织,让生活模仿艺术。这些象征手法我要深层探索,好好学习。
读着作者的“童年”再到与海顺的友情一直到《英雄》,我是心灵为之一颤,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不管是原文还是解读,我都似如获宝,在看第一遍时,还不能领会其中意蕴,再读几遍就有拍手叫好,豁然开朗的那种感觉了,蓦然醒悟的那一瞬间,我发现其实自己又落入了作者精心安排的圈套,那种“情积与中,发之笔触而又无法真正窥得文章之精髓”的感受我也有了。
书中我对《英雄》那篇印象很深,我认真度=读了好几遍,解读更沁脾人心,五个层面解读《英雄》把《英雄》释放出来的魅力诠释得完美无瑕,让人感到平静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而这种思想力量随时都会涌动出来,感觉真的很是奇妙。
文学,文学。当我们厌恶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时,我们可以躲到另一个世界,即文学作品的虚拟世界,一个心灵的避风港,从小到大,读书也有十几年时光,日子白驹忆昔,文学给我们的成长赋予了丰富的色彩,使我们懂得人情世故,给我们力量在这个社会奋发生长,文学给予我们的, 就好像大树在生长时向上吸取的阳光雨露,给我们爱,给我们力量。
从《童年的忏悔》到《秘密》中成长的脚步到《超越自尊》,从海顺的友情到《无题》、《房子,房子》的爱情到《村路怎走,家园何在》,我觉得,人生是一场试演,谁都不知道结局怎样,而这一漫长中,最重要的在于你怎么演,过程的精彩与否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文学之路无止尽,让我们面向没有路的荒原走去…
推荐阅读:
欢迎光临读书人网
更多精彩请访问读书人网读后感频道:http://www.Reader8.Cn/data/d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