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8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举行了开工仪式。到今年6月份,已完成一期工程土建工程的70%,完成绿化面积约4000平方米。新校区内搬迁企业的漏项评估工作已完成,学校已筹措搬迁资金1000万元,工作组正在与企业谈判。对新校区规划方案重新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并已通过市规委会审批。
8、积极推进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由于“大滁城”的建设需要,“服务中心”被拆。后几经协商,2010年6月6日规委会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划拨滁宁快速通道东侧(瑶海农机大市场二期用地内),面积9398平方米,用于“服务中心”重新建设。2011年3月30日,滁州市国土资源局同意项目建设用地预审的批复(土地利用预审意见[2011]14号文件);2011年4月19日,滁州市发改委同意“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立项;2011年4月29日,滁州市规划局同意批复了“一书、一证”的申请。与此同时,通过议标形式对项目规划设计寻找合作单位,目前,规划设计方案初稿已经完成。
9、积极推进农机装备制造推广基地建设项目建设
上半年,已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全市各农机企业已生产、推广(销售)各类农机动力及配套机具287800万台,占全年任务的57.6%;全椒、天长和南谯四家企业已投资1.5亿元新上水分检测仪、热风炉及高速插秧机等四条农机生产线,占全年任务的80%。全柴22亿元扩建项目,正在进行招拍挂,等待证券公司和国资委批准。
10、做好第三届农机展览会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市农机局成立了第三届农机展览会筹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招展组、布展组、宣传组、接待组。二是召开预备会,全市农机系统要积极做好展览会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做好展览会的前期宣传工作。
11、积极开展农机化宣传
我们通过送科技下乡、现场会、报纸、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取得社会各界的认知、理解与支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心,为全市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上半年,《安徽日报》、《滁州日报》刊登农机化图片新闻及文章10篇,安徽电视台、滁州电视台播放农机化新闻20余次,安徽省农机化网、安徽农机推广网、滁州市政府门户网、滁州先锋网等网站共采用信息85条。
12、认真完成市委市政府临时交办的重点工作任务
(1)做好瑶海农机大市场项目帮办工作,促进农机大市场开业运营。“滁州瑶海农机大市场”项目属我局招商引资帮办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尾声,一期42栋商铺和配套商服业已进入单体验收阶段,目前主要进行室外道路、景观、水电等配套工程,项目将于2011年9月30日交付使用。该项目近期遇到招商、优惠政策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已向分管市长汇报并请市三农办加以调度解决。
(2)认真完成拆迁工作。一是第四工作者征收地块,位于紫薇南路西侧(北至刨花板宿舍区,南至国家粮食贮备库),地块面积约41亩。居民住宅8户,承租经营户6户,涉及国有企业和单位4家,总计18户。涉及企业征收建筑面积6102㎡,简易厂房1704㎡;住户建筑面积500.37㎡,简易房51㎡。率先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房屋征收任务。二是市农机公司征收地块,涉及办公楼建筑面积2219.5㎡;住户63户,建筑面积5670㎡,已完成90%。三是市农机校征收地块,教职工宿舍24户,拆迁面积为2010m2,老校区拆迁总面积6425.43m2,目前所有手续已办理完毕。
13、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我局及时成立了招商引资小分队,并将招商引资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同时积极探索上门招商、以商招商、领导招商、亲情招商和对口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已联系的项目有:(1)浙江荣怀环保科技投资公司投资的“污水处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54亿元。(2)安徽福田机械有限公司(筹)投资的农机生产装备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3)浙江中天实业集团投资的来安汊河温州工业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4)安徽传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千万元。(5)宁波华丰置业有限公司投资的清流关周边旅游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6)浙江中天建设建团有限公司投资的琅琊山(东大门)旅游开发项目,投资5亿元。(7)南京理工天晟泵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泵业机械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3000万元。(8)中国供销总社投资的农副产品物流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
(三)存在问题
上半年,农机化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大中型、高性能机械发展不快,机具利用率仍较低。2、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发展不快,未能提升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组织化本领。
3、农机队伍人员老化,体制不顺,经费缺乏,未能更好促进农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4、购机补贴资金仍显不足,未能化解大量农户购机因享受不到补贴而引发的矛盾。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根据年初制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1、继续落实好购机补贴政策
一要进一步规范操作,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呵护这一强农惠农政策的良好氛围。三要进一步严格纪律。四要推动各县(市、区)政府建立购机补贴制度。
2、进一步抓好关键技术的推广
下半年主要是抓好油菜机条播技术、小麦‘两深一精’技术和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同时,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强化适用技术组合集成,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快经济作物、保护性耕作、农副产品加工等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
3、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信贷优惠、购机补贴、作业补助等扶持政策,逐步建立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体系。二要引导创新发展。积极推动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的创新发展。三要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建立规范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四要强化服务指导。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
4、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监管,打造“平安农机”
启动新一轮“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积极推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力争成功创建一个部级“平安农机”示范县。
5、积极筹办第三届农机展览会
今年我市将举办第四届农歌会,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要继续办好农机展览会,要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做好宣传、招展、布展、接待等工作,力争规模、数量和效果超上届。
6、继续推进三大项目建设
(1)农机装备制造推广基地建设项目
为做大做强以全椒全柴、大同,天长天马、天时以及全市众多农机配套厂家为依托的农业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引导市场主体投资和发展方向,整合、提升现有农机制造企业,逐渐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把我市打造成既是农业大市,又是农机大市,同时又是农业装备制造大市。下半年要完成生产、推广(销售)各类农机动力及配套机具50万台;新上五条以上农机生产线,扩建投资22亿元。
(2)滁州农机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
到2012年9月,完成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根据大滁城建设计划安排,要完成老校区的拆迁工作,拆迁24户,拆迁面积8500平方;同时完成老校区的搬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