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工作报告 >

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报告(2)

2010-07-27 
 与精细化管理相适应的合理的规章制度与人本管理不是“两张皮”,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制度与人的素质是相辅相成的,高素质的人在完备的制度环境下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使课堂“两主”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应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新课要注重考虑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目标)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明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③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给学生自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④注重师生互动研讨,充分让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敢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⑤允许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发生错误,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帮助进行分析,指出其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获得正确的知识结论,共同探索、揭示一些知识的规律;

  ⑥采取“当堂训练”的方法,教师要预先在学案上设计好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当堂巩固练习,练后及时评讲反馈,发现问题教师再予以纠正。

  ⑦在课末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总结:本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或方法,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等;让学生反思质疑:我还有哪些问题还没弄懂等。(学案上专门设计好这一过程)

  ⑧课将结束时,教师还应设计好一个带有进一步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完成。

  (5)潜心研制既紧张有愉快的和谐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始终保持集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使学生的心境始终感到愉悦。

  3、精细考核制度管理,使考核更科学。

  要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成效,必须建立精细的考核制度。精细的考核制度体现于各个管理层面,体现于符合本校现有实际状况,体现于可操作性,体现于奖惩分明等方面。当然,这些制度的建立必须经过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样考核制度才能更科学、更有效。

  4、精细分层分块管理,使效率更提高。

  学校是一部大机器,这部“机器”的运作全靠各部门、各条线、各员工这些“零件”作用的发挥。因而,学校精细化的管理,又是一个分层、分块的管理。校长必须授权于中层管理者,放手让他们管理好自己所分管的一块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在管理中所取得的成绩。惟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才能获得学校工作的佳绩。

  然而,学校精细化的管理不能是机械、僵化的管理,而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渗透情感交流的管理方法,使精细化的管理收到最大值的绩效。

  为此,我们首先确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1.组织建设。

  重视层级结构和扁平结构的有机结合,重视学校党政工团、学生自治组织和各种社团组织的整体化运作。提出了党政合力、分层管理、责任到岗、重心下移的管理体制,旨在将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凝聚在一起,在同一作用点上,朝同一方向,同时发力。

  2.分层负责。

  组织的层级管理有扁平化管理不可取代的优势,但优势的发挥需要在责任分工上突出明确性和可行性。我校党政一把手主要的任务是概念化管理,即重点研究理念、目标、方针、策略和决策等问题,为全校教职工导引方向;副职和部门主管的任务是实施思路化管理,将学校已确立的理念、目标等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思路;中层干部和年级、教研组负责人的主要任务是措施化管理,将已经明确的思路,细化为操作性极强的措施和方法;岗位教师、员工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行为化的管理,将措施具体化为管理行为。

  3.评价激励。

  在制度建设中,扩大激励性规章制度比重。主张将线性评价、立体交互式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让评价主体具有广泛性,体现评价的民主、平等,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旨在使全校师生员工随时随事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展的快乐和贡献的自豪。

  4.约束规范。

  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交通的畅通。在关注激励制度建设的同时,约束、规范、惩戒性制度的建设永远是必须的。精细化与人性化是辩证统一的,治乱必先重典。新制度的建立,人性化应服从于制度化,因为新的规章制度更多的是一种规范和引导,久而久之,约束、规范下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还需要强调的是约束、规范、惩戒应只有一把“尺子”。

  5.原则指导。

  精细化的管理源自对管理活动的认识和对相关原则的把握。思想领先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科学规范原则、层层负责原则、民主参与原则、情感催化原则、科学评价原则、机制激励原则等八条原则既是全程管理的基础,反过来又成为全程管理得以实施的保障,保证了全程管理以人为核心、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步骤。

  如何解决粗放型的学校管理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呢?

  第一,要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

  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认识。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思想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经历了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各种思想不再是文本或书面上的东西,而是已经落实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并能够加以例证和说明。

  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要允许教师有一个逐步认识和吸纳的过程。在教学理念的最初学习和研讨中,教师们习惯说的一句话就是“校长说如何如何”,当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思想形成教师的共识以后,教师不论在怎样的场合发言,无不都是“我认为怎样怎样”。

  第二,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二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三是从制度上抓起,学校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四是从问题抓起,那儿有问题就研究到那儿,就解决到哪儿。五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而且把质量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

  第三,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