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交流材料 >

**镇党委、政府关于先进事迹报告会的交流材料

2010-07-24 
决策前,听群众实言。每当办大事、做决策,我们都要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不把实情摸准,不把实底弄清,决不提交两委会研究。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5年,我们**镇共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8.3%;财政收入2224万元,增长32%;纳入市级考核的12项重点工作,有10项跻身全市前三名,其中有5项位居全市第一。全镇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镇”,连续四年没有发生一起到市以上越级集体访。

  我们认为,发展这棵大树要结出丰硕的果实,必须根植于稳定的沃土。近年来,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个中心,我们坚持抓好队伍,打牢基础,努力从源头上防范不稳定因素的形成。

  一、抓队伍,把镇村干部管理好

  镇村干部身处基层,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群众也最关注。近年来,我们着眼于让群众满意这一目标,融入人性化和规范化管理理念,将真情关怀和严格要求、严格奖惩结合起来,规范了镇村干部言行,筑牢了稳定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一是制度约束。镇干部向基层乱伸手,上班时间不干正事,群众最反感。对此,我们在加强正面教育的同时,严格实行了机关干部不廉行为问询制度、包村包片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工作落实督查制度、工作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定规矩来立方圆,防范镇干部出现不规范行为。村干部在花钱上不守规矩,最容易引发矛盾冲突。对此,我们严格落实了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和村级财务帐目年终锁定制度。几年来,没有发现一起机关干部向村企吃、拿、卡、要等问题;全镇38个村庄没有发生一起因财务问题引发的干群矛盾。

  二是真情关爱。我们既重视对镇村干部的教育,让大家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还注重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在这方面,我们特别注意帮助最基层的农村干部。自2002年起,我们坚持每年从镇考核基金中拨出专款,给村“两委”一把手入人身、财产保险;每年给他们免费安排一次体检;逢年过节给他们发的福利,与镇干部一样多。他们家里有困难,党委主要领导亲自登门看望。这些事情看来不大,却使他们体会到了当村干部的荣誉感,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也从客观上树立了党委、政府的权威。目前,在我镇,农村干部对镇里安排的工作,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对本村出现的棘手问题,都能冲到一线,想方设法去解决,主动为党委、政府分忧。

  三是严格奖惩。在镇村干部的管理任用上,我们坚持做到奖罚分明、严格兑现。对违反规定的干部,上至分管领导,下至直接责任人,一并处罚,决不姑息迁就。去年,我镇有3个村的4名村干部 ,因违反村级招待费制度和电话费管理规定,由个人自掏腰包解决,年终确定考核工资时,也作了相应扣罚,包片镇领导也因此被取消了年终评先选优资格。对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的支部书记,我们适时进行调整,不在换届时“挤疙瘩”。2002年以来,我们先后对16个村的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调整比例占全镇支部书记总数的42%。本届支村“两委”换届选举,我们在全市率先完成,没有发生一起不稳定因素。

  二、办实事,把群众利益维护好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坚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把难事办成,把实事办好,为群众发家致富铺平道路,让他们一门心思搞经济、求富裕。

  一是解民忧,让群众松心。受矿山开采和一些客观因素影响,**镇辖区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以前,大部分村庄打井打到十几米就有水,而现在打到几十米都没有水,这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长期积存的问题,我们先后筹资300多万元,为38个村、2.9万群众解决了吃水问题;对上争取无偿资金1110万元,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较好解决了部分村庄农业用水问题。水的问题解决了,群众与矿山的矛盾化解了,挑沟、堵路、围堵大门等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围绕解决道路、用电问题,近四年,我们投资258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有26个村还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投资1920万元,对全镇36个村的农村低压线路进行了改造,每年为群众减少电费支出100多万元。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群众松了心,我们就不焦心了。

  二是消民怨,让群众安心。虽说**镇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好,但也有本难念的“经”。前些年,因基金会欠款、镇办企业改制等原因,我镇也背上了较重的债务包袱。每到逢年过节,党委、政府都承担着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稳定压力。我们认为,这些债务是拖不“黄”的,多拖一天,群众的怨气就会增加一天。为此,我们本着“勤俭办一切事情”的原则,镇里自己办事,能省就省,能挤就挤;节约下来的钱,用来偿还历史欠帐。3年时间,我们还清了基金(来源: http://www.reader8.net)会600多万元的欠款;对镇办企业老职工的退职金,一部分实行了买断,一部分设立专帐、定期发放,使他们再也不需要到镇里催要。南吕村原有个上访老户,因为种种原因,对村里怨气很大。为了消除积怨,我们考虑到他的家庭条件,扶持他在全镇率先种上了优质梨,并给他争取了2万元支农资金。几年下来,他种梨致了富,又挑头成立了优质梨协会,把心思都用在协会的工作上,再也不上访了,还经常帮助支部做群众工作,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是帮民富,让群众欢心。我镇苹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因种种原因一度出现了“卖果难”问题。对此,镇党委、政府出资20多万元,为果农注册了“金宝牌”商标;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建起了5000亩绿色果品基地,提高了果品品质和知名度;成立了果品销售协会,在北京、哈尔滨、上海等大城市建立了苹果销售网点;引进资金3000万元,建起了总储量2.5万吨的果品保鲜、气调库群。这几年,**的苹果不但能全部卖出去,而且价格还比周边地区高。2005年,仅苹果一项果农就增收1200多万元。我镇有着37华里长的海岸线,浅海养殖企业有169家,扇贝养殖面积3000多亩,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维护海区养殖秩序,保证渔民出海作业安全,我们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渔业管理委员会,投资40万元,上了摩托艇、雷达等装备,实行集中看护,每年为群众节约管护费80多万元,得到了群众的欢迎。2005年,**镇扇贝养殖亩均纯收入超过1.2万元,创近8年来最好收成。

  三、顺民意,把全镇大事决策好

  万事民为先。我们始终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关系全镇大局的决策,决不“瞅屋笆”、“拍脑瓜”,坚持做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虚心接受群众意见,力求顺民心,合民意。

  一是决策前,听群众实言。每当办大事、做决策,我们都要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不把实情摸准,不把实底弄清,决不提交两委会研究。这几年,在项目征地拆迁、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等重大事项决策前,镇包片领导、包村干部都要逐村召开支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逐人征求意见,并走访至少与工作有关的2/3以上的农户。每件大事在决策前,收集的群众意见都在100条以上。这样,决策起来也就有了底气。

  二是决策中,重群众意愿。去年,全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考虑到这项工作是件好事,我们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一个实施方案。当我们召开两委会讨论时,一位包片干部顺便说到,有些群众提出“对五保户、烈军属能否照顾”等意见,我们觉得有道理,就没有仓促拍板,而是作了有针对性调查,共收集了13条意见,三次开专题会进行研究,形成了更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由于广泛吸纳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这项工作推行起来顺茬顺劲,全镇仅用7天就完成了任务,户参合率和人参合率分别达到91.8%和90.6%。

  三是决策后,让群众知情。重大决策实施后,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群众通报决策意见、工作进展和下步打算,让群众知情、知底。去年年底,引黄工程地上附属物清理结束后,我们立即将补偿资金下拨各村,并在公开栏内张榜公示,给群众一个明白。在城子铸造加工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对每一个入园企业,在镇财政增长、村集体增收、群众增收以及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情况,向群众通告,得到了他们的广泛理解与支持。短短两年时间,入园企业就达到了12家,先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400多人。

  各位领导、同志们,进入2006年,市委、市政府向我们发出了“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号令。我们决心以号令为指针,鼓足干劲再创新,谱写和谐新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