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更多文章:
2010年7月5日,上海,一百元人民币,晚上七点十分,进电影院看了《三枪》。
值不值得上电影院?没看之前还是看过之后,都只有一个答案--值得!大师的作品都值得去电影院看。
闫妮的表现最好,硬功夫尤其见于这样夸张的表演上,闫妮的美是于飞扬跋扈之中的含蓄和收敛,主角人物掌握得好,整部电影就顺当。
小沈阳也值得表扬,放得开,张扬,内心的戏一点不留,全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禁得起长镜头的考验。这"不留"二字,也不是叫一个专业演员就能表演得出来的。
孙红雷有点尴尬,台词太少,有限的几句又全是抖包袱,装酷的同时还要体现贪婪和冷酷,从头到尾他都在跟观众逗,幽了一大默,难为他了。
丫蛋,程野的戏份有点多,抢镜头。
倪大红不太好评价,导演安排得稍微有点不到位吧,反正就是一惊悚的靶子,多少就这样吧。
浓墨重彩表扬一下赵本山,果然就是好,非常有戏,小品腔也好,农民腔也罢,本山就是本山,气场足,足到一出场就能把气氛带出来,一副我出来就是逗你笑的架势,本山一下马,全场就爆笑了。
赵本山,无论从表演,人气,追求,影响力,作为艺术家的称号都当之无愧。所以请那些用后鼻音说话的所谓学院派的艺术大师就不要吹毛求疵了。
整部片子最强的地方就是剪辑,最弱的地方是情节。至于摄影,还是张艺谋的派头,我喜欢,没了这个味道,就觉得不是张艺谋了,当然,《有话好好说》例外,即使没有震撼的红,它还是当之无愧中国最好看的喜剧片之一。
惊悚的成分也差了那么一点,到了该表现惊悚的地方,音响太抢戏,没必要,这方面还得跟西方电影好好学学------节奏,重要的就是把握节奏!
整部片子最好看的地方是前三分之一,到赵本山退场结束。
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闫妮组织小沈阳他们做油泼面那段,看得人心潮澎湃的,那个转面(亏导演是怎么想出来的),那个青花粗瓷特大碗,那颜色纯正的一抹抹红色的辣椒油,还有最后那“呲啦”的一声泼!整部电影都值了,镜头一切换,红油面条子到了赵本山的嘴里,本山大叔潇洒地一抹嘴,这场好戏就算结束。节奏掌握得太好了,过瘾。
(但是这么精彩的面条到了电影结束时,竟变成了面目模糊的山东炒马面,而且人手一碗,扼腕啊,令人扼腕的失败!!!处理得太粗糙了!)
大师果然是大师,虽然是俯下身来拍商业片(其实这个所谓商业和艺术,实在是被观众或是电影批评家们给有意对立了),但出来的效果到处有大师的痕迹,这不是我们观众的福气吗?如果真的个个是《老井》,个个是《活着》,还未必能有这么多的观众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