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汇报材料 >

四川省生态保护工程汇报材料(2)

2010-04-03 
 已经与项目设计单位签订了学校、医院、电网、供排水设施、“五一棚”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保护站点、野外监测巡护路网、植被恢复
2007年4月,省林业厅组织环保、畜牧、气象、水利等方面的专家分赴甘孜、阿坝两州对川西北沙化问题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考察,基本摸清和掌握了川西北沙化现状、成因、危害及发生发展规律。省级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考察报告进行了充分论证,提出了对策措施。从2007下半年,首批参加试点的若尔盖、红原、理塘、石渠等四个县计划3年时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8万亩。截至2009年10月,四县实际共完成了9.102万亩沙化土地治理任务,为计划任务的113.7%。其中:植灌种草2.403万亩,埋设沙障0.354万亩,封育3.375万亩,灭鼠治虫1.8万亩,灌溉施肥0.78万亩,填沟堵渠还湿7.2公里、0.39万亩,建圈养棚12800平方米,网围栏建设6.21万米,组织对技术人员和农牧民开展技术、技能培训20期。3年间,省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5000万元。同时,为了更有效的解决沙化问题,根据省领导的指示,2008年我省还组织编制了《四川省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规划》并以省人民政府名义上报国务院,争取将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

  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使部分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转化为固定沙地,使露沙地植被盖度增加,部分退化湿地得到恢复,有效地遏制住了局部区域土地沙化发展势头,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石漠化治理工程

  石漠化是四川当前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之一。据监测:四川石漠化土地分布在10个市(州),46个县。全省岩溶区面积2764322.0公顷,占全省幅员面积的5.7%。其中石漠化土地775022.5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736863.8公顷,非石漠化土地1252435.7公顷。岩溶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差,而且长期得不到有计划的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四川典型的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

  国家将四川广安华蓥市、宜宾兴文县、雅安汉源县、攀枝花仁和区、凉山宁南县5个县(市、区)列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并安排中央投资1.5亿元,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810平方公里。主要治理内容分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其中:生物措施以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草地建设等为主,工程措施以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农村能源、农村饮水安全、生态移民等为主。项目建设由发改委牵头组织,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共同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2008年12月底,省政府在华蓥市举行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启动仪式。

  二、恢复重建方面

  (一)灾后恢复重建

  在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为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地震及次生灾害给林业与生态建设造成的损失,地震发生后,我厅组织省林业调查规划院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搜集地震及次生灾害的遥感影像和调查统计等各类相关资料,利用区域过往的森林资源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等背景数据,以遥感影像对比和专业分析为基础,对林业及生态建设遭受灾害的损失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评估。在灾情评估的基础上,及时组织编制完成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林业生态修复重建规划》,并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牵头编制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重建规划》。

  在省政府正式印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包干总数和分类控制数的通知》后,各级林业部门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主动与财政、发改等部门衔接、沟通,落实林业生态修复中央基金43.66亿元(不含中央直接安排卧龙2.7亿元),占生态修复中央基金总额47.14亿元的92.6%,其中5个省直管项目落实中央基金3.61亿元;成都、德阳、绵阳等极重灾区县(市)争取到8000万美元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折合人民币约5.4亿元;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争取到香港特区政府援建资金14.1亿元,卧龙镇、耿达乡争取到广东省揭阳市、潮州市对口援建资金近2亿元;森林公安和其他涉林资金落实2.27亿元。

  生态恢复重建工程实施范围广、工程主体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建设任务重、工作难度大,涉及多行业、多部门。为加快生态恢复重建,四川林业部门均建立了灾后恢复重建目标责任制,将恢复重建任务纵向分解到39个重灾县,横向分解到部门内部相关业务处室,并纳入年度目标逗硬考核。省级相关部门着力抓好对各地的培训指导。省林业厅先后三次对6个重灾市州、39个重灾县林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印发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害植被恢复重建主要模式和技术措施》,对植被恢复相关要求进行了明确;并建立了灾后重建专家咨询制度,从省林科院、规划院等单位抽调10名专家和技术骨干,成立了生态修复重建专家指导服务组,并深入灾区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强化培训指导,进一步提升了各地生态恢复重建管理能力、业务技术能力,解决了制约灾后重建的诸多难题,提高各地的重建质量和水平。

  按照国家、省相关部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修订本)》的要求,我省林业生态恢复重建主要任务是:恢复林草植被493万亩,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56万亩,恢复林木种苗生产基地11万亩、林区水电路通讯线路12000公里、林区各类房屋400万平方米以及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生态监测等恢复重建。截止11月底,全省39个重灾县林业生态修复项目累计开工57个,完成林草植被恢复125.45万亩,修复林木种苗基地8418亩,恢复林区水电路通讯线路1660公里,修复各类房屋19.63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4.96亿元。并要求到2010年底,受损林地植被和大熊猫栖息地恢复任务基本完成,林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任务完成85%以上

  (二)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重建

  1、大熊猫栖息地及保护本文来源: http://www.reader8.net管理能力恢复进展情况

  截至2009年底,四川全省各地发改委已批准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面积119.54万亩,批准资金5.09亿元,完成以封山育林为主的大熊猫栖息地恢复26.00万亩,累计完成投资0.39亿元;四川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机构共申请保护管理能力恢复重建项目资金17.30亿元,四川省和各地发改委已批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机构能力重建项目资金15.57亿元,已完成投资0.70亿元。

  2、卧龙灾后恢复重建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卧龙灾后重建在中央和全国人民、港澳台同胞的支持下紧急启动。

  (1)国家林业局投资重建项目

  目前,国家林业局已经同意投资2.7亿元用于卧龙的香港援建项目征地等9个项目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今年计划下达7个项目1.93亿元,已到账1.18亿元。

  1.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在都江堰征地200亩和560亩土地流转补偿工作基本完成,已向都江堰国土资源局统征办支付第一次40%和第二次30%的征地款5600万元,青城山镇政府已经在用地红线图上盖章同意,正在由都江堰市规划局向成都市规划局报批项目建设选址,待批复后即可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评审工作。

  2.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重建项目在卧龙特区耿达乡幸福村征地的实物测量和拆迁等工作已经完成,已支付征地拆迁费用5847.57万元。

  3.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专家综合楼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雅安市相关部门已经批准立项,设计方案已经雅安市建设部门批准,正在开展报建工作,已经确定项目招标代理单位,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

  4.保护区管理局损毁职工住房、办公楼和保护站点已经全部拆除,其余需要加固维修的职工住房加固设计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开展招标代理机构的比选工作。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