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发展环境的内涵。发展环境指有利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道德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人文环境等。优化发展环境实质就是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优化发展环境的主体及其职能。优化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和努力,但主要以政府为主体,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一个地方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四个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以建立“法治经济”为核心的综合性职能。要建立市场经济,必须打破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树立全新的“法理经济”观念,转变长期形成的思想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尤其是对资源和利益的再分配再调整,将涉足到一些部门单位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在市场经济有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的转型阶段,必然引起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不同程度的出了秩序混乱现象,这就要求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法规,促进经济发展合法化、有序化。二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中心的经济职能作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建立由政府牵头,职能服务部门相互作用的一整套综合性的工作机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项目规划等形式,引导企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其次,通过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模标准、项目投入等,并以人大立法形式保证各项政策和规划的落实,加强对产业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再次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理念,创新用人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选择机制和淘汰机制,充分发挥干部在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技术培训体系,通过充分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三是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的稳定职能作用。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城乡居民信任度和社保覆盖面,从而提高政府处置社会风险的能力,为加快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以预防不正之风,规避改革发展带来的社会风险,着力保护领导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政治职能作用。通过加强警示教育、制度预防、风险规避等,加强对敢闯敢干敢试、敢于承担风险责任的领导干部的保护,大力营造人人想发展,人人思发展,人人能发展,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发展环境。
(三)深化认识优化发展环境在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一个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要有充裕的资源和资金投入;二是要有适应发展的各方面人才;三是要有良好政风、民风。软环境无形,但对经济的影响无处不在,在一定条件下,环境要素甚至比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更为重要。因为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产业和人才的聚集。一个地方环境好,外面资源可以引进来,里面的资源可以释放发展活动,如果环境不好,可能导致“外面的引不进,里面的上不去,甚至流出去”。可以讲,经济发展环境看似软的,实是硬的,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建设得好,它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推动力量,相反,则成为加快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第二,优化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方略。一个地区发展快慢,取决于发展环境优劣,聚集的资源要素多寡,特别是以政务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已经成为资金、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流向的主要因素,构成地区之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因此,要加快经济发展,既要注重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和区位等有形资源的作用,也要注重政风、民风等软环境对发展的重大作用,准确把握发展脉搏,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四、优化我县发展环境的几点对策建议
根据外来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反映的情况和服务部门座谈交流的意见、建议,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优化我县发展环境,我们认为要侧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下猛药、出重拳、抓落实、见成效。
(一)树立五种理念。一是树立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让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加快**发展,出路在项目,项目在招商,招商在环境,在硬件环境不占优势的**县,就是通过优化软环境弥补硬件不足,提高竞争力。二是树立抓发展环境优化就是促进生产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按照“20字”方针要求,生产发展是关键,仅靠艰苦奋斗精神还不行,要通过外来项目、资本的进入延伸壮大产业,带动**发展,尽快跳出传统农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三是树立抓环境优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打造诚信政府。加快**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既是县委、县政府的执政理念,也是县乡党委、政府施政的价值取向。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让外来客商感到在**创业安全,政府信用,合法权益有保障,投资有回报。可以讲,抓环境优化,就是抓机遇抓发展。四是树立优化环境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抓发展环境优化,从某种角度上,就是关注和扶持弱势群体。如果经济秩序混乱,歪风邪气盛行,必然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也无从谈起经济发展。五是树立优化环境就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治理腐败。优化发展环境,目的就是规范职能部门服务行为、执法行为,切实解决好“三乱”和“吃拿卡要”问题,从源头治理腐败,保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应该讲,抓环境优化这本身就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健全五项制度。一是实行招商引资项目代办制。凡到我县投资的项目,一律由招商引资局代办,外来客商只进招商引资局一家门。要尽快建立由招商局负责的项目服务中心,县有关部门配合,及时帮助外来客商完成项目行政审批、核准、登记等行政许可事项。时限要求是:一般项目即报即办,涉及多项审批项目,由代办中心相关部门同步审批,7天办结;对县级审批权限以外的项目,由代办中心全程服务,尽快办结。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档案,按季度报县委、县政府。工作考核主要看办项目多少,审批花多少时间。二是实行企业非税收入统收制。按照“企业申报、依法定费、部门开票、自主缴纳、财政结算、分头划拨”的原则,对企业非税收入进行统收,收费项目和标准一年一定,由财政部门牵头负责,物价局等单位配合,收费窗口设在服务中心。三是实行行政处罚公开听证制。要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政策法规下限收取,分类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凡不公开公布的一律视为乱收费。对规模以上企业不整改、屡纠屡犯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的,实行公开听证,由县法制办牵头,司法局参与。除涉及假冒伪劣、重大安全责任和群众生命财产的违法行为外,听证工作定期举行。四是实行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县领导、县部门挂牌联系服务制。对县内规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和重点工程,分行业和工程类别由县分管联系领导挂牌联系,职能部门派一名副科以上干部作为助理服务,帮助协调工作。公安部门同时派警进驻,负责治安服务工作。五是实行服务部门工作民主评议制。以部门公开承诺和制度落实为重点,把干部作风评议与部门工作评议结合起来,由县纠风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一年一次,公开评议结果,对评议得分后三名和连续二年民主评议得分在后三名的部门和主要领导实行黄牌警告、诫免谈话和岗位调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