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调研报告 >

民族非物质文化基本状况调研报告(2)

2010-03-30 
我乡原有初级中学1所,于2007年9月申办为完全中学——西山民族职业技术中学。**中学创建于1977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占地71.8亩
 二、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巩固、完学率情况

  1、全乡7—12岁适龄儿童总数2968人,已入学2968人,入学率100%。

  2、全乡学龄残疾儿童1人,已入学1人,入学率100%。

  3、2007年9月小学在校学生3182人,2008年8月在校生3182人,辍学率为0。

  4、15周岁人口472人,受完初等教育472人,完学率100%。

  5、全乡13—15周岁适龄少年1456人,在小学就读42人,在初中读书1210人 在高中就读41人,初中毕业回家163人。

  6、17周岁人口440人,完成初等教育437人,完学率99.3%。

  7、小升初情况

  2008年小学毕业517人,升入初中508人,其中外地就读180人(保山民族中学11人;汶上中学169人),在**中学就读328人,升学率98.3%。

  8、中学向外输送人才情况

  2008年,中学向外输送高一级学生9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6人,占总人数的39.56%。

  三、办学条件

  1、全乡现有小学49所,其中完小18所,村级教学点1所,两师一校教学点4所,一师一校26所。占地面积84531平方米,生均占有校园面积约27.3平方米;建筑面积18818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面积6平方米 。现存d级危房5831平方米,危房率31%。在建排危项目有油房小学的明德项目,投资130多万;**中心小学的教师宿舍楼建设项目,投资约50万。

  2、完全中学一所,占地面积47896平方米,生均占有校园面积约42平方米;建筑面积6741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面积约6平方米,现存d级危房249平方米。危房率3.7%。在建排危项目有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投资约150多万元。

  四、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

  1、强化工作责任,一如既往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发展教育一直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落实。每年召开一次全乡性教育工作会,签订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表彰教育工作政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于一把手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强化了我乡教育工作优先发展的责任,依法治教、尊师重教、全民兴教的意识在全乡不断增强。

  2、健全保障机制,在财政运转十分艰难的状况下,尽可能调挤资金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教育收费制度规范,学校实行收费、政务公开,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没有教育乱收费行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得到完善。教育经费专款专用,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排危专款、扶贫助学资金、半寄宿制经费全部专款专用,没有占用、挪用的现象。

  我乡是隆阳区贫困乡,财政是“吃饭财政”,运转十分困难。但是,乡党委、政府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千方百计保证并逐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打开思路,广开门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了学校基本建设。“普九”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多方筹措经费,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普九”以来先后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进行危房改造,投入资金约1000多万万元,实施了办学校点的改扩建或易地新建项目工程。新建**中学综合楼1幢、教师宿舍楼2幢、教学大楼1幢、学生宿舍楼一幢;新建村完小教学楼6幢、教师学生宿舍楼1幢,易地新建村完小教学楼5幢。在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乡村也多方筹措资金,先后筹措经费3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同时把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合理用于我乡改善教学环境,专款专用。与“普九”前相比较,我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19个村完小仅有6家无水泥教学楼。

  (二)加大空辍保学力度,巩固提高“两基”水平

  自九八年“普九”验收以来,我乡一直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放在中心地位来抓,小学入学、巩固基本上能保持“普九”验收标准,对于因地方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支持子女上学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初中生入学率不高、而流失率过大的实情,乡党委、政府及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动员学生入学、复学。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大了工作力度。

  (三)采取措施,抓好本乡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发展规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大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改革创新力度,拓展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根据《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隆阳区中小学“十一五”校舍建设规划的通知》精神,认真抓好本乡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发展规划。

  1、**乡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十一五”校园规划领导小组。制定了《隆阳区**乡中心学校发展规划(2006—2010)》。

  2、规划本着集中半学而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投入效益最大化,办学规模化的目标,根据**乡2005年0—15岁人口统计表及2006—2008年出生人口预测表,到2010年按每个村委会办一所小学的布局思想,结合当地自然因素,合理规划校点布局。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