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您关注:
近日,在中华网论坛上偶然看到一个帖子说《士兵突击》这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很值得一看,记起以前看过剧情简介,说这是一部纯爷们的电视剧,整个剧情中没有儿女情长爱情戏成份,女性全剧中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许三多参军前,一次是一名毒贩,整个故事描述的是当前部队基层训练中的一些小事,但是浓缩型的,很真实。
承认自己是个军事爱好者,不是真正的军迷,因为一些部队上的装备说不上来,从小想过当兵一直没有成行,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向往军营,“没当过兵后悔一辈子,当过后后悔半年”真是不错。没有到过军营去磨练一番,更是喜欢看些军事小说、电影、电视剧,比如《国之利刃》、《兵王》等,一部《亮剑》是先读了小说,再隔三差五的浏览了下电视,应该说在剧中李云龙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成功,因为看说小说的缘故,电视不是很吸引自己。《士兵突击》就不一样了,只是偶尔看到一些海报片花,很期待是什么,里面有什么惊喜呢?马上迫不及待的下载了,然后昏天昏地的看了好几个晚上,里面的二个主角一个是成才,一个是许三多。整个故事讲得是发生在钢七连里这二个农村兵的成长过程,成才生长在一个父母比较溺爱、经济比较宽松的家庭中,从小就有些小聪明,性格很自我,凡事以自己为中心去考虑问题;而三多则是在有三个儿子的单亲家庭里,从小就是被父亲龟儿子叫着长大的,在家长的眼中是一文不值的臭小子,动则脚踢手打,在小伙伴中也是挨打受气的份儿。
就是这样的两个农村兵在新兵营里,成才很聪明的展现自我,完美的无缺点而留在钢七连;许三多笨拙的表现,什么都要比普通人多花几倍时间才能做好,部队把他放在了方圆几公里没有人烟的红三连五班。在这里他遇到一个迷途的老班长——老马和一些无所事事吊儿啷铛的老兵油子,按说在没有人考核没有人来管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环境中,完全靠自己自觉是难有一番成就的,可是在主人公许三多眼里,人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很朴素的一句话:“人活着是为了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在这里,他完全自觉的按部队的要求正常出操、做内务,帮助别人整理内务,在同班冷嘲热讽中为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完全靠个人的努力修了一条用全班人员命名的道路,整出一个用红五星做点饰小广场,在他坚持与执着下愣是把一个从没组织没纪律、作风懒散的班变成一个上进想做有意义事的先进班。
应该说主人公许三多是幸运的遇到了几个很“傻”又很有骨气与血性的战友,从慧眼相中并能坚信他能是一个响当当士兵的史今,是他让许三多知道如何做到“好好的活”,在他的鼓励与培训下让许三多真正成为一个兵;再到找到归途的老马,在找到了人生的坐标,找到曾经的“血性”,是他的坚持下让许三多得到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不是去占居不该属于自己的那分奖赏;再到原来一直瞧不起许三多笨拙样不喜欢他的老乡伍六一,而正是他在老A选拔赛中为了让许三多能胜出在,最后关头果断的拉响弃权弹,而战时哪就是光荣弹啊!可以说他们都很“傻”,他们在成就许三多的同时都没逃脱退伍回家的“厄运”,成了主人公成长道路上的“铺路石”。他们确实是“傻”——他们把自己的大好前程弃之不顾,让我们的部队损失了一个个好兵。但是他们却又那么的“聪明”——为我们的部队培养了一个更好的兵!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吗?
)
整部电视剧是以“不抛弃、不放弃”这种精神贯穿始终,让成才二进老A很好的说明这点,在部队里自私、自大的性格是要不得,因为在战场上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命交给一个自私的家伙,他也不会融与一个整体,也没有机会与同组人员同进共退。正因成才不知道这六个字的含义而让老A的队长袁朗无情打发回去,当他在许三多待过的五班懂得了这六个字的真正含义后,再经过战场的洗礼后最终才真正成为老A的一员。
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触动最大的是我们的子弟兵牺牲了很多,是他们保障了我们现在的和平环境,有了他们守护国门我们今天才能在明媚的阳光下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而通过这部电视剧更让自己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是:活着就是为了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不能安逸于现状,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一切,学会不抛弃、不放弃一切努力去战胜所有困难,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做也就是很好的活了
《士兵突击》在内地据说红了许久,没有特别的宣传 ,纯粹靠口耳相传的口碑建立起广大的收视热潮。对于这样的作品 ,即使众人再三保证,起初收看时,我仍会担心言过其实。
第一集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本集不过是勾勒出主角许三多的家庭 背景与个性。许三多也称得上孬了,在家乡总被同年龄的孩子欺负,在家中被父亲、二个哥哥打骂更是家常便饭。脑筋不知该说是呆还是少根筋,思考总是直线到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这样的男孩子(戏中他只有初中毕业 ),当兵?简直是笑话!若非托班长史今的恻隐之心,我想许三多断不能圆他父亲的梦。
史今应该是在许三多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吧!他对许三多的好,以及许爸爸最后难得流露出来温柔的父爱,逐渐令我对这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
等到许三多在新兵训练后,被分配到鸟不生蛋的二排五班时,他所做的种种,终于使我无法抑制地狂哭。
二排五班就像被放逐到边境的一支小军队(事实上这队加上班长,也不过五位成员),在边境里,无论打哪儿放眼而去,都是一望无际的荒凉。在这种地方,什么理想、什么意义,根本无法长久。
所以成员们镇日打扑克牌,内务一团乱,对他们而言,这叫常态,这叫团结。可是三多的出现,却破坏了一切。
他内务整齐不打紧,还帮别人整理内务。一天两天也就算了,他居然乐此不疲。于是其它的老兵不爽了,原以为许三多终究会入境 随俗,但他们低估了他。
戏中有一句话很有趣:多数人认为的真理不一定是真理。
在五班中,三多是真理,然而他不见容于其它人。
所以其它人想把真理毁灭,只是在毁灭的过程 中,这个真理却依然傻不隆咚地坚持一些他认为有意义但看起来根本无谓的事上。
班长随口的一句修路,三多当成了命令,竟然真的跑去修路。
人类啊,真是怪异的动物。三多修他的路是他的事,可在其它人眼里却显得扎眼。或许这真理映照出他们的不堪,所以才会恼羞成怒吧!
当我看着三多一篮子一篮子地聚集着石头,一块一块地铺上荒芜之地,我的眼泪就不听使唤地落了下来。
是呀,三多很笨,他常听不懂别人拐着弯子的话,学习 也总是慢一拍,然而他的坚韧与毅力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一开始只是想做有意义的事,班长随口说铺路有意义,他便不假思索地应了下来,立即行动。
在他的世界里,单纯地令人动容。
我想起《阿甘正传》的阿甘,三多的本质与他十分接近。正如阿甘最终还是影响了丹中尉,我相信我也即将看到三多用他的本质与蕴含的力量影响着周围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