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演讲致辞 > 读后感 >

读后感:某家长《礼仪在中华》

2009-10-17 
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懂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能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 健康发展的人。

编辑推荐更多文章:

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读后感:《卖火柴的小女孩》

读《落花生》有感

读后感:《巴黎圣母院》

  读了中华小学校本教材《礼仪在中华》后我很有感触,这不仅是学生礼仪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家长言传身教的行为规范,特别是书中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更是让孩子以主人公的形象受到感染和教育。

  现在很多孩子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忽略了礼仪好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孩子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孩子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孩子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孩子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么即使他们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懂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能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 健康发展的人。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重视下一代进行“知书识礼”教育。一些不文明的坏习惯必将腐蚀青少年稚嫩的心灵,并影响他们道德水准的提高。这说明,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十分必要。礼仪教育当从娃娃抓起,从“行”的培养和训练入手,诲之以做人的道理,动之以真诚的情感,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引导其正确的行动。礼仪教育,可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礼仪教育还需要教师作表率、家长作楷模。这样,学校、家庭、社会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共同推进。

  通过《礼仪在中华》这本教材,愿更多的家长注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让更多孩子成为有礼有识的栋梁之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