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第三批参学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进行调研,我县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着力解决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少数党组织重经济轻党建,一些村干部忙于自家生产,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致使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解决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不力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村级党组织没有找到一个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好载体,导致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三是解决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存在领导就是管理、服务就是安排的错误认识,对党员、群众的呼声、诉求视而不见。四是解决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由于受财力限制,许多党组织想组织党员教育培训、开展健康有益活动、帮助困难党员解决难题等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五是解决教育管理不活的问题。部分党组织宣传教育方式不多、内容不新、方法不活、效果不好,停留在常规的“三会一课”,教育质量不高。六是解决源头素质不高的问题。受市场经济冲击,农村许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优秀青年都外出务工,在家的是老人、小孩、妇女居多,很难发展高素质党员,不能及时给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导致党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结构偏大、双带能力偏弱、理想信念淡化。七是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农民增收路子不多、农村稳定压力大、基础设施滞后、资源环境问题等,有待进一步解决。
四、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行业类型多、党员分布广、文化差异大、思想状况复杂,生产和学习的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薄弱,大部分处于农村基层第一线,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较多,抓好这一批次的活动难度较大。
(一)农村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方式需要创新。全县农村党组织年老体弱党员、流动党员较多,党员文化水平低、居住分散,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正值秋收秋种时节,集中组织活动难度较大。
建议:探索适应农村实际的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在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上一定要贴近农村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让党员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学有所用;要把理论学习与活动开展结合起来,强化学习的生动性,扩大党员的参与面,激发党员的积极性。要运用灵活多样、
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组织农村老党员、致富能手现身说法等,寓教于乐;可把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以通俗易懂、少而精的方式编印成小册子发放给农村党员;注重发挥身边正反典型的作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影响党员;以方便党员学习为前提,可通过开设“流动课堂”、“农家课堂”,应用远教网络、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同时,可采取在职党员“领学”、老弱病残党员“送学”、流动党员“寄学”、文化程度低的党员“帮学”等方式,扩大参学覆盖面。
(二)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缺乏经验和经费保障。大多数村(居)委会面临的矛盾多、任务重、人员杂、经费少,所以,要把活动办出特色、办出实效会有心无力,会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加上一些村党组织负责人文化程度不高、政策规定不熟、创新能力不强、组织经验不足,一般更擅长落实具体任务,而不善于借助理论体系统领改进工作。
建议:对村级学习实践活动加强帮助指导。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对困难和问题较多的村,确定县级领导联系,牵头解决面临的发展难题。机关单位结对指导,结合开展“百千万”活动,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县直机关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帮扶指导,并把第二批的“回头看”工作与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乡镇领导蹲点联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选择一个村进行蹲点,直接指导。同时还要发挥好挂职扶贫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各级要对村级补助一定的活动经费,保障活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