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调查报告 >

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社会调查报告(2)

2009-06-25 
这是一篇关于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社会的调查报告,3COME为您整理。
  农民自办文化属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当前**区的农村文化活动基本是在政府及相关部门援助和扶持下开展的,有一定的成绩但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氛围。各乡镇文化站充分利用有限的设施,积极开展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室不定期对农民群众开放,适时举行读书、象棋比赛等活动,另有一部分文艺爱好者也常在文化活动室互相交流。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相对较好的乡镇有曲濑乡等。曲濑乡共有12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有一支舞龙队和一支民间乐队。已有图书阅览室的村1个,文化休闲广场2个,娱乐休闲场所1个,筹建中的篮球场4个。长塘镇有龙灯队20人,狮灯队6人,唢呐队8人。还有禾埠乡、兴桥乡的民间舞龙队活跃在本乡各村,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大部分乡镇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未开展起来,缺乏浓郁的文化氛围、农民自身的素质和审美观亟待提高。部分村委会的农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情况不太乐观,大部分仅有场所,没有书籍和娱乐器材,有些村委会甚至农民活动场所都没有,使得有些农民活动难以开展。这与各乡镇文化站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乡镇文化站基本上是“空壳”,有些乡镇文化站没有办公场所,没有设施等,有些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不务正业”,被分配做其他部门的事情。从调研中了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还是非常渴望的,随着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目前文化活动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文化需求的情况下,农民自办文化活动一定会蓬勃发展。

  三、农民自办文化存在的问题

  1、乡镇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重视还不够。一些干部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有偏差,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造成农村文化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村一级干部对文化建设也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没有必要再花吃力不讨好的冤枉钱。这种思想观念直接导致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极大影响了乡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发展。

  2、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场所阵地。**区大部分村缺乏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部分行政村办公地点小,要挤出一部分专门搞文化场所,实属不易。演艺队平时训练主要在简易的晒谷场上,雨雪天则挤在队员的客厅中,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同时,在文化设施上,设备陈旧,同时由于缺少经费投入,日常管理问题较大,存在设备散失或损坏的情况。2009年上级部门在我区设立农家书屋共有21个点,将对缓解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严重不足起到一定的作用。

  3、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开展农民自办文化的资金主要靠村级经济挤点投入和农民自筹,可谓杯水车薪,仅够维持开展简单的文化活动所需,无法满足扩大规模和更新内容的资金需求。如:西村村委会一农民自办演艺队,表演用的“狮”“龙”“蚌”等道具损坏多年,因村级经济薄弱,无法修复器材,导致几十号人的演艺队在家“休业”。从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安排来看,首先是盖房子、看病、保子女读书及日常的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剩余的钱。所以,农民普遍反映:“文化我们很需要,就是没有钱去享受,希望政府在文化服务时,尽量使农民少花钱,最好是不花钱。”

  4、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和儿童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而这些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在家看看电视,农民剧团缺少新鲜血液,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不高。

  四、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