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群众工作问题的分析材料(2)
这是3COME文档频道为您提供的一篇主要内容为如何解决群众工作问题的分析材料。
面对群众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工作方法不适应。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工作是“线长、面广、点多”,工作中难免存在“盲点”,导致一些工作“热在上面、冷在下面”,“上面会忙、下面会荒”。党的群众上下工作脱接,党的政策、主张很难被群众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鉴于法制的日益健全,群众的民主所求不断增多,有的基层领导同志抱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缺乏开拓群众工作新渠道的勇气和理论水平,对群众的所求感到束手无策,同时一些基层干部与群众打交道,做工作时,没有耐心,缺乏诚心,不深入群众,情感交流不够,方法呆板,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社会化。
二是思维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工作的复杂性加剧。现在的很多问题,表现的是经济利益矛盾,但往往又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在群众工作中不少基层干部仍然抱定原来的框框,摆不正“主人”和“仆人”的关系,弄不清“授权”和“用权”关系,动辄把一些上访群众指责为“刁民”。有的干部不敢正视矛盾,不会化解矛盾,不愿接触矛盾,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是执政方式不适应。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邓小平同志在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沾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我们还并没有解决好这一执政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常常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习惯于一言九鼎,一呼百应,不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漠视人民群众的疾苦冷暖。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工作中错位和越位现象严重,以权谋私,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漠视群众利益,使不成问题的问题成为问题。影响了党群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损害了党的形象。
二、如何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特点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法。
首先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领导干部的说服教育、科学决策、依法执政、化解矛盾的能力。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党风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现阶段我们党和我们的工作中存在一系列不良风气,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为此,必须改变工作作风,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要提高工作的教育引导能力。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做群众工作,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就在群众之中,我们要尊重和理解群众,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有耐心、细心、恒心,要把政策讲明、道理讲透、态度讲清,对人民群众的一些过分要求,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要教育群众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顾全大局,共同维护稳定大局,因为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沟通和交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要换位思考,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一种相互融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关系。二要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要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办,拓宽民主渠道,扩大群众参与,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前,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摸透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集中民智,防止大包大揽,充分体现民意,体现从群众中来。同时在决策的执行过程要让人民群众有参与权知情权和评判权。三要在工作中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改革开放20年以来矛盾的出现从来未停止过,但是前进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前进的脚步始终没有放慢,我们的事业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目前我国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都会集中体现出来,但是大多数的矛盾都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涉及的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工作中,必须深入分析矛盾,要及时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人民群众的所思、所忧、所求。要改变工作方法,未雨绸缪,化消极为主动,要进企业,入农家,下基层,及时化解矛盾,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在工作中学会“弹钢琴”,抓住重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防止矛盾扩大化、复杂化,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早发现带苗头性的涉及全局的矛盾。如果我们对有些问题能及时发现处理得早,就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第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遇事懂法,办事依法,严格遵守法律和规章、规范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行为,克服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甚至以权压法的不良行力,对滥用行政权力,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