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前瞻与应对分析材料(2)
这是一篇3COME文档频道为您提供的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前瞻与应对分析材料,希望对您有所启示。
首先,从“坏”的方向考虑,宁可把下一阶段的局面想得坏一些,把困难想得大一点。假设二季度末主要指标的情况不尽如人意,则有必要启动预案,给已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加码。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这个决心不应晚于6月末下定,因为那时有关部门应已能估计出二季度和上半年主要指标的大致模样;否则就要等待三季度数据,那时再下决心就嫌晚了。从我们自己的调控经验看,1998年实行预算调整方案、启动积极财政政策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后,在1999年,当一季度数据表明投资增长率明显偏低时,又曾实行给扩张性政策加码的预算调整方案,把年初安排的当年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规模提升到1100亿元;在2000年,当二季度看清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再一次实行增强扩张力度的预算调整方案,把年初安排的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规模提升到1500亿元。今年,我们也有必要防患于未然,搞好政策储备预案。当然,其中需要动用的手段,不一定是单一的增发国债。
其次,从“好”的方向考虑,如果二季度的经济运行表明可以顺利从“前低”转入“后高”,已不必启动给扩张性政策加码预案的话,则有必要不失时机地考虑启动把资源税负向上调整的改革方案,贯彻中长期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结构升级、提高增长质量的追求。资源税改革的必要性和长期正面效应已为各方所认识,其作为经济杠杆,促使各方面更为珍惜而不是挥霍资源,促使各类企业千方百计地开发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是助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在操作上,除了要精心设计好力度(税负的提升量应设计为:大多数企业经过努力可以消化资源产品和初级产品的涨价因素,实现主要依靠节能降耗、转型升级等举措继续发展,只有少数企业在“优胜劣汰”中被改组或破产出局),特别关键的是要等待各方面(从决策层、管理部门到企业界)吃下经济止跌回升这颗“定心丸”之后的时机条件。如果这种条件二季度后出现,就应当积极主动把握时机,推进资源税改革。我国已实施的结构性减税措施,估计会在今年形成5500亿元以上的财政减收额,如果能在下半年实行资源税、卷烟消费税等的向上调整,那么,不但可以发挥优化结构、引导消费等正面效应,还可以对冲当前较突出的财政减收压力,有助于大局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