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当是正相关关系,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开展。但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身为教师,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导致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其实,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善于吸收科研成果精华,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的教师。广大教师应当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利用创新知识和技术技能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成为新的教学内容的源泉。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科研内容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构建和谐科学的管理制度
没有科学的管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就难以开展;当然,不恰当地强调制度的严格,也容易造成人的创造欲望窒息,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气氛压抑的局面。因此,学校管理既要科学规范,更应体现人文精神,要人格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管是为了不管”,要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构建刚性制度与人性化管理和谐统一的学校管理模式。在出台制订各岗位职责、教职工考勤考评、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制度时,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发动教职工参与讨论修改,重要的规章制度还要通过教代会讨论表决,有的规章制度也必须发动学生参与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制订出来的规章制度
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得到学校全体成员的支持,大家执行起来也才心情舒畅,营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全体师生员工的和谐发展。
(四)、构建和谐良好的教风、学风
不断启迪和引导全校教职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工作。争做品德高尚,行为高雅,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勤于耕耘,勇攀高峰,爱岗敬业,追求一流的教学水平,追求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流学生的楷模。在学生中,要大力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
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五)、构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是凝聚历史、凝聚师生、凝聚学校、凝聚社会的法宝。这样的校园文化应该为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护中国*******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党、爱校。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讲诚信、讲文明的作风。这样的校园文化更应该树立师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校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六)、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没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学校的教学活动将难以正常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要以稳定为前提,不断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构建“四大环境”、实现“六不”目标。四大环境即稳定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六不”就是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不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责任事故;不发生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故;不发生大的火灾和房屋倒塌事故;不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不发生“###”等邪教组织非法聚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