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个人其他 > 入党相关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做贡献

2009-05-19 
音乐学院2006级研究生支部认真学习杨松书记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形势报告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校于2009年5月15日下午邀请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来我校科学会堂做了一场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形势报告。全体校领导、院(系)、所、中心、直附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机关各部处主要负责人,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学生代表共约500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丁烈云主持,我院06级研究生党支部朱峰同学作为代表参加,会后朱峰向支部全体同学认真传达了杨松书记报告的重要精神,支部全体同学围绕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此,武汉市被推向“两型社会”建设的最前沿。这是武汉市建设和步入国际现代化都市的必然要求,是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转折和重要里程碑。同时,也为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一文中高瞻远瞩地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事关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事关子孙后代的福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各地区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必修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施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段讲话,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已明确指出建立“两型社会”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之举和必然之举。

  杨松书记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的原因,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能源、资源高消耗基础上的,能源和资源高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生态、资源和社会问题。另外,产业不合理也是能源高消耗的重要原因之一。紧接着杨书记指出建设“两型社会”是走出传统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而且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并列举了日本、德国和美国的一些实例加以说明。由于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样板可以模仿,而且我们和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国情都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自己试验和探索成功的经验和路子。杨书记认为由于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武汉还具有密集的科教和智力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发达的资源配置市场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增长潜力等有利因素,因此试点选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具有必然性。

  自批准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武汉市各级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国务院及湖北省的要求,以武汉市为主体,发挥武汉市在城市圈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同时增强武汉城市圈“1+8”城市在产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关联度和影响力,通过坚持科学发展,逐步加大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从而在城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各个方面均有了新思路、新开端、新格局和新的成功尝试。杨书记给我们介绍了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行动措施,指导思想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进“五个一体化”为抓手,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新突破,率先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基本原则是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坚持统筹兼顾,合作共赢;坚持综合配套,有序推进。改革目标是用5到12年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目标是要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城市圈,交通枢纽城市,充满活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但是,建设“两型社会”毕竟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和实验阶段,今后的发展之路更长,条件更复杂,任务更艰巨。为适应今后工作任务和形势变化的需要,应努力先行先试,加快探索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新路子。要树立先行先试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级试验区这个金子招牌;要走出一条有利于传统模式的发展路子;要抓好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

  杨松还就去年9月10日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及配套政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强调,“两型社会”的建设为高校和大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是“两型社会”建设为高校和大学生提供了优美生活新环境,但也提出了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新要求。高校是先进文化的引领者、也应该是健康生活的倡导者,在树立“两型社会”意识方面更应该走在社会前面;二是“两型社会”建设为高校和大学生提供了事业发展的新平台,但也提出了科技和人才支撑的新要求。作为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这是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创造出更多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影响的成果,支持“两型社会”的创新发展;三是“两型社会”建设为高校和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新机遇,但也提出了提高学业水平新要求。

  杨松指出,华师多年来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学校努力把专业设置好,把教学水平提高;希望老师们切实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特别要努力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重任具体地落实到提高大学生学业水平、就业生存能力等方面上来;希望广大同学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提高学业水平;注重道德修养,陶冶文明素养;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争取认识和面对困难;坚持磨砺生存本领,勇于迎接激烈竞争。他相信,有党委、政府,有学校、教师,有社会各方面以及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走出就业的“寒冬”。

  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杨书记的报告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放眼世界、立足中国,紧密结合高校尤其是华师的实际,论述了“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深刻变化及机遇,并对广大师生提出了勉励和希望。既是精彩的形势报告、学习辅导报告,又是深入浅出的理论报告,杨书记的报告论述精辟、说理透彻、观点新颖、事例生动,既有理性地论述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我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对加快推进我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实践意义。同学们通过学习杨书记的报告受益匪浅,一致表示绝不辜负杨书记对我们的期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为建设“两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