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入党思想汇报:正确区分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发展中的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的思想汇报。
尊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组织:
我一直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希望能够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近期我作为一名积极分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党课培训,深入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对科学与非科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将自己的认识汇报如下:
发展是什么?发展的辩证法就是流动性和创新性。发展与增长有区别,同时发展又分为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何走出诸如“增长中的贫困”、“增长中的烦恼”等困境,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科学发展必须解决“什么叫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由谁来享受发展成果”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向度转移,并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着力实现创新型发展、公平与和谐型发展、绿色型发展和非依附型发展。这一点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3COME文档频道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经济改革的市场导向应该是有选择的、综合配套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上的历史进程。应该进入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调整期。改革开放必须走出引进、借鉴、移植和模仿的启蒙阶段,创造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型政治经济学体系。科学发展要构建的创新型国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理论、制度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创新。 中国社会面临的战略转型是全方位的结构性调整。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的发展走进改善民生、更加关注公平、全面协调的新阶段。
全球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结构性的转型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社会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问题。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社会发展模式,是无法用哪一个西方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型来进行诠释的。中国社会及其发展模式是发展的理念、原则、目标和机制诸方面的统一体。为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科学发展观指引的是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注重生产力发展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效率与公平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追求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3COME文档频道
在现阶段,我们尤应注重改善民生问题,着力解决社会公正,特别是三大收入分配差距或者三大利益失衡问题,亦即居民收入差距、中观层次的地区差距以及宏观层次的国家与居民收入差距,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又和谐地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现阶段国民收入的分配出现了利益失衡的取向,必须切实解决“为谁发展”、“发展成果为谁拥有和享受”这一重大问题。中国改革目前已经走到一个新的拐点,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取向,建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并且向劳动者倾斜的分配新格局,落实区域经济(包括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从而为建立和谐的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通过近期学习科学发展观并且针对自己的专业所学,提出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几点问题建议,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的区别。由于我的知识有限,我的理解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党组织认真考核,帮我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定会以一名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要求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
此致
敬礼
汇报人:徐玲
2009年5月
3COME文档频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