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锁扩张要保持稳健的投资风格
在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物价回落的市道里,持币等待有时候是谈判的最有力的武器,但是也要注意把握住好的机会,尤其是在经济衰退的预期下,经常会有一些看不清方向或者对未来很失望的投资者放弃自己的投资项目或者调低自己的盈利预期,这使得投资的机会大大的增加,正如股市的熊市来临,潮水尽退,可以说遍地黄金。巴菲特也在近日表示,投资机会正在显现,因此,在经济衰退的预期里绝对不是不要投资,而是要谨慎而稳健的投资,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在优厚的租金、人力以及竞争条件下开拓门店的机会,当然要牢牢把握住!不过,在连锁扩张的同时必须要注意资产负债的情况,在流动性不足的经济环境里,过高的资产负债比意味着资金链条随时可能断裂,这种时候千万不能玩高空走钢丝的高负债经营的把戏。
2、梳理门店运营流程,针对客流减少的外部状况规划更科学的流程,以提升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大多数连锁企业没有意识到,连锁企业的门店的运营流程设置都是有一个假设前提的,即预计门店的接待能力在某个数值,而这个数值通常设置在比日平均客流稍高的位置,这样门店就能依据接待客流的状况来进行人员配置和流程设置,使得门店在大部分时间内拥有足够接待每天的客流的能力,同时,人员配置和流程设置也是与这个数值相匹配的。其实这就意味着,当经济衰退,市场萎缩导致日平均客流显著下降的时候,人员配置和流程配置已经处于浪费的状况,而这时候进行流程的梳理和人力的调整是必须而且是有效的,这样能为企业节约一定的人力和提升工作的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尤其对于上规模的连锁企业来说,每个门店节约一个人力就意味着所有门店都能节约一个人力,这种基于外部客流变化而进行的流程调整和提升意味着巨大的成本节约。
3、规范财务制度,检讨内部运营成本
有句管理名言说,企业经营的成本就是海绵,虽然看上去很干了,但是你挤一挤还是有水能挤出来。这意味着不论什么时候,在面对危机要压缩成本的时候,从内部管理、耗材、费用等支出的地方总是能够降低成本的,在这方面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招数,这里笔者就不详细讨论了。
4、营销精细化,摆脱简单大规模广告轰炸的粗放式营销手法
经济衰退与经济景气的时候的营销策略应该是非常不同的,由于持币观望的消费心理浓厚,大规模的广告轰炸作为主要营销策略的手法已经很难适用,这时候差异化的营销和小众的营销更能赢得眼光和支持,在营销技巧上,更多的要依赖新奇的创意、亲和力的表现手法,营销费用的多少反而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相反,简单粗放的广告轰炸由于成本过高,反而会限于得不偿失的境地。营销大师科特勒说过,每一次经济萧条后,总会涌现出一些令人难以忘记的品牌。所以,调整营销手法,鼓励营销人员以创新的手法和低廉的费用策划出以往被掩埋在滔天的广告里的方案才是正确的做法,这样既能获得较高的品牌效应还能降低运营的成本。
上篇提到中国的经济衰退预期已经不可避免,尤其对制造行业来说,流动性紧缩将会制约新建项目的发展从而延长投资回收期,而需求降低将带来收入的下降,因此造成盈利的下降或者亏损。这种状况的传导不会停止于制造业,它将通过销售渠道向终端零售环节渗透。带动零售行业的危机。作为长期研究中国连锁行业的笔者认为:中国的制造行业应该要迅速寻找出路,跳出渠道做连锁,向下游延伸进入商业领域以抵抗及分散制造业风险。而中国的连锁企业应该要未雨绸缪,提早做出应对经济衰退预期带来的各种市场挑战!
我们已经讨论了应对方法之一:低成本运作,抵抗收入下降的风险
下面,我们接着讨论应对方法之二
二、将重心转向店面盈利,摆脱对隐性利润的依赖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市场信心缺失,每个人处于安全感的考虑,都想把现金拿在手上,因此,连锁企业赖以获得巨大收益的隐性利润面临着一夜之间飞速流失的危险,在经济衰退时期,一个小小的负面新闻能一夜之间搞垮一个在钢丝上跳舞的高负债连锁企业。这种非常时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极度放大,导致供应商信心缺失。只要有一丝导致不利于连锁企业的要求结清货款和停止供货的负面新闻出现,这种思潮必将立即主导大多数供应商的头脑,造成仅依靠隐性利润的连锁企业的突然死亡。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因为之前一些零售商“盘剥”供应商过度,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例子并不鲜见。2004年10月19日,广东本土最大连锁超市集团家谊和岛内价突然同时关闭了所有门店。3天后,岛内价恢复营业,而家谊旗下门店继续停业。相关人士估计,家谊欠付1000多家供货商的货款至少有3亿多元,在广发银行、中国银行及招商银行等银行的借款也高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