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版】《水浒》读后感(适用初中)
回顾《水浒》好汉们虽不时杀人,犯错,但他们所表现出的“义”难道不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吗。我虽不能像水浒好汉那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会在心中保持这份“义”,努力学习,将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呼,这本厚厚的《水浒传》终于被我读完了。虽然以前也读过简本,但毕竟没有原著经典。它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个性鲜明好汉聚义到水泊梁山,后受到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剿灭方腊,田虎,却遭朝中奸人谋害的可悲故事。我既佩服他们的忠义,又为其惋惜。不禁感慨万千。
何为:“忠义”?
忠,就是对自己的祖国,人民的忠。宋江手下虽然不悦,但他仍然忠于朝廷,人民,这就是忠;而其他好汉虽不愿意,却也跟着宋江接受招安,南征北战,这就是义。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对国家,人民的忠;但是,心中有义,能见义勇为 的人却少之又少。
这个“义”,包含了太多.《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结为兄弟,为施恩,武松能醉打蒋门神,只因“义”;为人民,鲁智深能拳打镇关西,也只因他心中有“义”字。由此可见,在古代,一个“义”字是多么重要,即使“舍生”也要“取义”。可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人少的可怜,连给人让座都不常见了。我们是该反思一下了。
一个只要心中有“义”,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他们能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明白生命的可贵?错,他们为了心中的正义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心中有“义”的人往往同时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它们清楚地告诉他们,该与不该 ,什么是值得用一生去奋斗,守护的,即使要以生命为代价。若一个人心中无义,他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失去了生存的价值。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108将中的花和尚—鲁智深。他虽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因小事与他人动手,甚至失手打死郑屠,搞出人命案。结果虽不理想,但他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而在现实生活中,“义”却越来越鲜见,那冷漠的眼神,那视而不见的态度,那受害者无助的神情,还有那犯人趾高气昂的气焰,都深深的抨击着我的内心。记得有次,一个少女投湖,湖边围观的人竟没有一个人下水救人,最后是两个民工下去把她救了上来,但为时已晚,少女最终还是死了。民工红着眼睛对旁观者说:“为什么不早点叫我?”这则新闻令我记忆犹新,那两个民工能对素不相识的人投以关爱,这就是“义”:而那些冷漠的傍观者们,我倒要问你们:“对得起良心吗?”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民族,当年日本侵华,涌现出了多少舍生取义的革命烈士,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铸就了今日飞速发展祖国的基石。刘胡兰宁死不屈,王二小英勇献身,这些都是中华民族重情重义的体现。
心中无义的人不是思想高尚的人,没有义的社会是没有生机的社会,是没有存在意义的社会。回顾《水浒》好汉们虽不时杀人,犯错,但他们所表现出的“义”难道不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吗。我虽不能像水浒好汉那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会在心中保持这份“义”,努力学习,将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