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昊同志在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研讨会暨全团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
家对前一段时间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特别是驻点工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总结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和直观的感受,也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意见。下面,我代表书记处,谈两个问题。一、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二、关于团的组织工作。
共青团活力的根本评价标准在于我们与广大青年的关系,基层的组织建设和工作恰恰处于团组织与广大青年的边界上。我们是否具有活力也不以我们的评价为准,而在于党的评价,在于青年怎么看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同志们一定要格外清醒。我们分析过新的历史时期共青团面临的三大挑战,其中第一条就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特别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可以通过执政行为在执政过程中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组织的生命力、战斗力。共青团没有这个转换路径,我们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群众组织,根本任务就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如果我们不能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组织、联系、覆盖、引导广大青年,就无法完成这一政治使命,也就无法从根本上体现组织的生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全国统一的青年群众组织,一方面是有权威性的,但导致权威性的垄断因素在另一方面也很容易会出现官僚化的倾向。这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全团对此必须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如果我们的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必然会脱离广大青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是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忧患意识的表达,全团的同志一定要牢牢记住。我们作为团的领导机关,对于共青团的发展同样也要有足够的忧患意识。
基于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对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认识。
第一,抓基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力度,有韧劲。当前我们面临的很多挑战,不是现在才有的,也不是我们主观忽略而导致的,问题主要来自经济社会已经发生的深刻变革。所以,抓这项工作必然面临很多困难,必须要反复抓、抓反复。这本质上也是一场战斗,没有硝烟的战斗。实事求是地讲,在局部地区的局部领域,我们的阵地丢得很厉害,简单说,青年不喜欢、不参与就是丢掉阵地的表现。所以,对于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我们光认识到位还不行,还必须要拿出最大决心,用最大力量,持之以恒地抓好。
第二,抓基层需要对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深刻把握,并对团的组织行为方式不断进行创新。抓基层不是常规性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离不开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把握,离不开对青年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的深入观察和判断,离不开对团的组织行为方式、团的建设理论的不断创新。我们工作的老套路不能丢,但是只靠老套路也不行。全团一定要认真研究我们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9条原则,再加上我们在浙江发现的第10条,就是先帮助青年成立交流性组织,再在具备条件的青年组织当中探索成立团组织。同时,全团也要认真研究我们总结出来的吸引凝聚青年的5个途径。这些都是基于全团、也包括对西方政党的青年组织的工作规律和经验总结而得出来的,需要认真加以思考研究。现在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比如,在一些青年中风靡的“杀人游戏”,为什么能够吸引那么多人?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参与人的什么技能和意识?比如,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人为什么要加入一个群众性组织?比如,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政治化程度的下降,青年在遇到重大政治问题才出现极端性表达的情况下,我们这种政治性、思想性组织怎么吸引人?比如,对政治不感兴趣的青年人为什么要参加政治性组织?这都要求我们既要讲政治,又要善于把政治跟生活相结合,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做到这点,只靠常规的方式,不进行创新是根本没有可能的。
第三,创新之后还要善于挖掘经验,总结规律。很多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讲得很深刻,政治的本质就是人性。政治工作不能完全背离人性,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团的工作也一定不能违背青年的意愿,要在吸引凝聚青年的5条路径的基础上,继续总结规律,不断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的青年组织吸引凝聚青年的新途径。吸引凝聚青年这个题目不破,团组织的生命力还会受到挑战。
第四,抓基层既要靠制度保障,又要靠干部的创造活力。制度不是万能的,很多制度制定出来,最终都没能有效落实,问题出在执行上,出在人上。所以关键还是要靠制度和人的有机结合,靠干部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