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省委常委中心组举行集中学习,学习研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章。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强调,要有把湖南建设成全国“文化高地”的信心和准备,使湖南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领域中成为新思想、新科技、新知识成果、新文化产品发源地和产品出产地之一,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权威的认证地之一。(2月22日人民网转《湖南日报》)
作为一名湖南人,在我看来,张春贤把湖南建设成全国“文化高地”的表态,不仅具有现实的迫切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移,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作为经济与文化联姻而形成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崛起,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甚至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美国的影视业在创汇方面堪与航天、航空和现代电子业势均力敌;日本和韩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后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短短几年内即见成果,日本的动画、游戏,韩国的影视剧等文化产业已与其传统的汽车、电子等产业并驾齐驱。在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比重2.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1%。
当前,面对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文化的地位和作编辑推荐:http://www.reader8.net/data/2008/1018/special_68.html用与日俱增,文化力量、精神诉求成为各国政府抵御经济寒潮的思想武器。因为,文化产业是个反经济周期的产业,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而言,是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在传统产业模式日渐低迷的情况下,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文化市场特别是农村文化市场需求仍然存在着巨大潜力,文化消费不断高涨、文化产品持续繁荣,这些为扩大内需提供了需求空间。湖南在这个时候提出建设“文化高地”的宏伟目标,无疑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当然,光有勇气建设不了“文化高地”,湖南这一目标的提出,是着眼于自身文化发展的底气。历届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后,全省尤其是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朝着建设文化强省这一目标,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极大提升了湖南的软实力。通过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弘扬湖湘文化,凝聚了党心、民心,营造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一致向前进的良好氛围。目前,湖南文化产业具备了4个基本特点:一是有产业规模,二是有市场主体,三是有文化品牌,四是有人才队伍。据有关统计表明,2007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值925.35亿元,增加值446.22亿元,占GDP比重达4.9%,成为全国首批率先突破4%的5个省市之一。文化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连续5年保持20%以上增速。当前,“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一批文化品牌全国闻名,出现了一种“湖南文化现象”。
当前,湖南已经进入“发展的上升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将推动湖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在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全球金融危机还为见底的挑战中,继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将湖南这个“鱼米之乡”建设为“文化高地”,让文化成为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心动产业”,让文化产业成为湖南未来的亮点,意义重大而深远。对此,我们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