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调查报告 >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的调查报告(3)

2009-03-16 
鉴于本人上学期在学校就业办当学生助理及我姐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我对相关的就业信息较为关注和了解。因此,寒假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
  我校之所以取得如此可喜的就业率,与我校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是分不开的。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及承担的职业角色的发展道路,它是由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等有机整合。按照Spear的生涯时空发展理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分成:成长——幻想、兴趣、能力阶段;探索——明确、细化、实施阶段;明确——稳定、巩固、进步阶段;维持——把握、更新、改革阶段;脱离——减退、退出阶段。职业生涯探索阶段恰好是大学生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

  同时,高等学校重视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有效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状况及流动的无序性,使学生理性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给自己一个理性、正确及相对准确的定位,使得目前高等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的“抢业”、盲目择业”、“高违约章”、“高就业成本”等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克服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使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

  但是,目前大部分毕业生没有一个完善的自我概念,不懂得规划职业生涯,对自己的发展计划没有明确的认识,不能准确进行职业定位。这说明,我们虽然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强调毕业生就业指导,但目前提供的就业指导,但目前提供的指导教育还不是全面的系统的,还不是一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实现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统一的指导教育,还没有真正解决学生职业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即向毕业生提供一种整合服务。

  据我在校期间,作为就业办助理协助一些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过程中,我对06届毕业生的师兄师姐进行了个别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06届毕业生对于就业,信心略显不足。对就业形式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差,工作经验贫乏。

  (2)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金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3)“先就业后择业”已成为思想主流,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较大的差异。

  (4)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籍贯、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就业的选择都偏向于珠三角。

  (5)要充分认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

  由此,大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设计,真正把握这许多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直接关系到未来人生的基本走向与成就。

  作为校方,像我们的就业指导中心,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指导和教育。

  根据近年来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下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