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路线在不同时期的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认为客观世界是第一位的,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践产生理论、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在对立统一中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着。客观事物在运动中和它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发展和联系是分不开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发展决定联系,联系影响发展。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在不同时期根据当时主要思想认识问题提出和制定的有时代特征、坚持科学发展的思想路线。
民主革命时期,为了纠正脱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盲目地只唯书只唯上的教条主义和左右倾主要是左的错误思想倾向,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党的七大制定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拨乱反正,纠正“两个凡是”错误思想,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克服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保守落后思想,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四大制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
二十世纪末,为了解决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改革编辑推荐:http://www.reader8.net/data/2008/1018/special_68.html开放推向全面和深化,以江泽民为首的党的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推行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为破解改革开放如何持续深入全面地发展,如何协调地与时俱进地发展等难题,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想路线是我党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条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这是一条既有中国时空特色,在不同时期与时俱进各有侧重,又一脉相承,承前启后相互联系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科学联系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思想路线在当代的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有计划按比例,宏观调控,统筹兼顾的全面发展观;就是平衡和谐,有序持续的长远发展观;又好又快的创新发展观。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经验的今天,如何坚持改革开放,如何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深入全面的发展,如何与时俱进的发展?答案就是科学发展,就是全党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包括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编辑推荐:http://www.reader8.net/data/2008/1018/special_68.html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经济的当前和今后的有序持续发展;做到统筹城乡、区域平衡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调发展;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等等。
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不是从微观上告诉人们具体的发展多还是少;快还是慢;先还是后;内还是外;上还是下;物质还是精神,而是要求人们怎样看发展,如何去发展,如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才能达到最好最快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社会。也就是要求人们正确对待发展,把发展看成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是互相作用的,而不是互不相干的。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客观世界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发展,第二是联系。发展和联系是不可分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有了发展才有联系,联系的如何又反作用于发展。因此辩证法的发展观,也是联系观。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学、关系学是一门大学问,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等论著,讲的就是针对当时实际,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对待联系,正确处理关系的联系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实质上讲的就是发展的联系观、联系学、关系学,联系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决定发展的好与坏,快与慢,正确与错误,好的、正确的联系促进发展。好的正确的联系观必然是结合实际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故称之为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