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展作为县官最重要政绩的观点令人豁然开朗。一段时间以来,政绩似乎成了避忌词。一讲政绩,某些官员显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扯上“政绩工程”或扯上片面追求个人政绩。同时,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对政绩的解读也五花八门。比如,讲稳定也是政绩;讲单位部门地方不出事故是政绩;讲零上访是政绩;讲计生达标是政绩等等。平心而言,这些“政绩论”都有道理,都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县官乡官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政绩?显然,与方方面面的政绩相比,发展,准确地说,科学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政绩。
讲发展是最重要的政绩源于“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改革开放而言,对于广大人民利益而言,离开了发展,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比如,我国每年都有650万新增高校毕业生,假若国家建设停滞不前,不但无法解决新增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连原来的员工提高福利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会困难重重。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一些县乡人民之所以安居乐业,根基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才会有充裕财力反哺农业,支持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解决社会问题。因此,与其他政绩相比,发展政绩,尤其是发展经济政绩往往更受到公众注目就不是没有理由。因此说“发展是硬道理”,说“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求实之言,是各项建设编辑推荐:http://www.reader8.net/data/2008/1018/special_68.html事业的基础。既然发展是硬道理,那么,衡量一个县官乡官的硬件硬标准也只能是看其管辖地方部门的科学发展状况如何。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月9日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使各项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这些要求为各级官员树立了检验政绩的一个标尺。
申明“最重要的政绩是发展”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人们看到,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无论是上一个项目还是发展一个行业,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障碍。讲发展,就需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需要科学发展观作指导,需要集思广益,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在发展进程中在某些时候可能还需作出某些牺牲。可见,支持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充满艰辛的劳动与挑战。叫响“发展政绩”,就要求官员心无旁骛,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松,按照中央部署,按照人民利益,为人民利益建功立业。
时下,扩大内需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场伟大实践。怎么扩大内需,既检验各级官员的责任感,也体现各级官员的智慧和胆识。只有与人民群众体戚与共的人们,才能紧紧把住机遇,奋力拼搏,开拓发展。叫响“发展政绩”也是回归评价官员标准的本来要义。
诚然,讲发编辑推荐:http://www.reader8.net/data/2008/1018/special_68.html展,不能偏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记得,爆破杭州西湖边第一高楼的消息一披露就引发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网民的怒斥。这种巨量投资在爆炸声中瞬间化为乌有的败家子行为反复发生,一再刺激着国人的神经。而当年这些建筑在竣工之时,人们自然归咎于当地为政者引以为傲的所谓“政绩”。而这种“政绩”事实上是劣迹,当官者理当引以为戒。但是,批评过度依赖GDP、盲目攀比GDP也罢,倡导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市场秩序、信用环境、治安环境创新建设也罢,都不能离开发展、漠视发展和推进制度创新。
然而,由于媒体对官员政绩出现解读偏向,一些官员对发展出现歧义,既不敢叫响发展政绩,更不愿为科学发展竭尽全力,以致错失了发展机遇。因此,叫响“发展政绩”就有利于调动基层官员科学发展的积极性,抵制消极论和无所作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