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升学考试不矛盾正方辩论词
我们深信,升学考试这束靓丽的奇葩也一定会在课改艺苑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正方三辩陈词: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友极尽言语之能事,大谈课改之艰难。听起来似乎句句在理,头头是道,但始终在回避一个前提——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的,别将传统升学考试的脚穿进了新课改的鞋子里,那样是很别扭的,对方辩友。我方认为对方辩友在认识上存在三个误区,简言之:三个没理清!
其一 、没有理清好“考试”与“应试”的关系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肖川先生这样辨析:“考试”与“应试”二者的区别不在事实方面,而在价值方面。其比较和争论离不开特定的现实背景和价值内涵。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诸如个人的教育观和社会的教育观这类术语,一般说来,离开了上下文就毫无意义。”而考试与应试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是否与教育的宗旨和人的健全发展相背离。课程改革也有考试,自然也有应试,但它应的是素质教育之试,应的是有利于学生健全发展之试,应的是合乎教育宗旨之试。这样的考试当然要积极认真地应对,理直气壮地应对,应对得越好,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质量就越高,学生的素质就越高。课程改革不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宗旨,而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二、没有理清好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是一元的;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则是从根本上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是多元的。如:智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已经受到了足够的重视。
对方辩友仍然是传统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升学考试,这不是“穿新鞋走老路”是什么呢?况且课程改革不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宗旨,而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三、没有理清好课程改革与升学考试的关系
诚然,当今社会上,由于部分家长、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不想去做艰苦、细致、扎实的工作,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的泛滥,使得大家都追求短期可见的成效,总想有一条用鲜花和彩霞铺成的捷径,一觉醒来就可以看到繁花似景、硕果满枝。一旦遇到挫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企图将所有的黑锅都让新课改来背,请问你们于心何忍啊?就心存疑虑,课改的理念和策略超前了吗?课改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如此等等。你们知道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再强调一遍,不是课程改革惹的祸,而是升学考试的非科学性和狭隘的升学考试观造成的。对方辩友应清楚地认识到,课程改革并不排斥升学考试,其出路不是废除升学考试,而是改革考试制度。(这一点我方二辩已作了充分的证明)改革必然要伴随一定的“阵痛”,但阵痛之后会有“新生”。在这里,我国的经济改革的成功之路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周济部长也曾说过,“实践证明,高考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我们还要继续加强这个制度” 。所以二者不是矛盾关系,而是和谐统一关系。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课程改革”与“升学考试” 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而事实上二者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关系。脱离“升学考试”来谈“课程改革”难道不是“纸上谈兵”吗?脱离“课程改革”来谈“升学考试”难道不是“无水之源”吗?
再次提醒对方辩友,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路漫漫,水长长,尽管课程改革与升学考试在现阶段,在当今历史新背景下还有诸多的矛盾急需解决,尽管还存在不和谐的音符,尽管还要跋涉一段艰辛的路。但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将二者有机的融为一体,诚如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最后,我深情的呼吁对方辩友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高点上,树立正确的升学考试观,按教育规律办事,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快改革步伐,达到科学相容。我们深信,升学考试这束靓丽的奇葩也一定会在课改艺苑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