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2)
中国的文化属性是沉积了几千年的问题,决不是一时一地的一次讨论就可以有所觉悟。得救之道是一个久远的话题,格律诗所引发的有关法律、道德和文化属性的讨论仅仅是一种延续,人们今天讨论,将来还会因为别的事件继续讨论下去。
这就是丁元英心目中高贵的芮小丹!
芮小丹的一切取舍行为都是由她的英雄文化的属性所决定的。她放弃了德国的优越生活,因而拥有了祖国、融入了主流;她舍弃了生,从而拥有了永恒。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不简单啊!她就是天国的女儿!
而她是崇拜丁元英的。从扶贫的整个事件里,她没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
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
由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这个世界怎么了?是的!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都应该深刻地思考一回了!
芮小丹心里非常清楚,当乐圣公司败诉的时候,当法律做出无奈判决的时候,社会舆论不会沉默,丁元英这个一向寻求清静的人最终将在有识之士的斥责声中落得一个阴险狡诈的恶名,而格律诗事件留给人们的却是一次关于得救之道的思考。惟有她才能读懂一个字:爱----大爱大智!
她与丁元英的心是相知相通的,那最后的电话是和爱人的诀别。丁元英知道阻止不了她,小丹也知道他不会阻止。小丹不会因为有了元英的阻止而有选择,丁也不是因为阻止不了小丹而没阻止。因为她是警察!是警察就没有避险的权利,这是她的职业属性所决定的,而选择这个职业又是她的文化属性决定的!因缘早就注定! 她留给他的是永生的魂和永恒的美,是关于“作为价值”与“人生价值”更深刻、更本质的思考。芮小丹短暂的一生就像一颗美丽的流星划过天际,划出一道凄艳绚丽的光芒,转瞬间就消失了,但在丁元英心里永远定格。
丁元英对芮小丹的感情需要别人的理解吗?“需要理解”即是对这种感情的亵渎;芮小丹作为合格刑警还需要证明吗?“证明”即是对她的不尊重。
小丹的父亲以及她的同事们并不真正理解她的幸福和满足,也不真正理解芮小丹在丁元英心里的分量。肖亚文懂得!她被芮小丹那种超然、豁达的生死观深深感动,能够从容地跨越生死需要许许多多因素的组合,需要超越常人的境界。类不同,价值观必有不同,那是两个世界不必相互关注、也不必非要听懂的声音。
作品通篇分次第解析了三个层面的文化特点:
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代表人物:王庙村的农民们、王明阳、音乐烧友)
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代表人物:丁元英)
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代表人物:芮小丹)
通过这部作品,作者提出了文化属性、得救之道、作为价值、生命价值、法律。道德等一系列尖锐问题。
是法律的失败还是文化的失败?
谁在移动道德底线?
如果用纳税人的钱帮助弱势群体,纳税人的荣誉、价值怎么体现?
弱势群体应该对谁表示感谢?这个恩德应该记在谁的账上?
纳税人是应该感恩戴德,还是应该享有荣誉?
纳税人有没有可能在解决了自身的生存之后再去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
如果不关爱弱势,道德还有价值吗?
弱势群体的得救之道在哪里?
扶贫的出路在哪里?救世主在哪儿?
杀富可以济贫,但本质是济,不是得救。基督教让他们靠上帝,佛教让他们靠佛恩, 传统文化给了农民什么?
谁来给农民做主?
农民的得救之道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