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考察报告 >

科技考察报告范文(4)

2008-11-21 
人们通常对考察过程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研究、整理,找出其中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来,据此写成的文字材料叫考察报告。

二  

  天目山南北两坡
各有一条较大的河流。南坡的叫天目溪,汇入富春江,属钱塘江水系;北坡的叫西苕溪,东流入太湖,属太潮水系。天目山则为钱塘江与太湖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发育在主体两坡的众多沟溪,分别成为两大水系的次一级支流。天目山冰桌,就是发现在南坡天目溪上游马哨河的支谷一—马哨坑谷口侵蚀平台上。  

  马哨坑支谷发育在两种不同的基岩上。上游位于火山岩区(主要是花岗岩类),由三条较典型的小U谷组成的。三者横剖面均呈半圆槽形,两壁圆滑,无坡折亦无平台;纵剖面为比较均匀的平底直谷,尤以在枫树下村相汇的两条U谷保存最好,也最典型,这两条谷地源出于马哨岭与太子尖(1559米)南坡,朝向南偏东,在枫树下附近的谷口,是以40米左右的陡槛降落到主谷,使之呈悬谷形态,目前陡槛虽遭切割形成峡谷地段,但从陡槽残部可以恢复原有形态,略高于上游U谷谷底。  

  三条支谷汇合于方家村之后,谷地则由宽盆与窄裙相间串联而成。宽盆中巨砾岩块满布;窄槛上基岩裸露,显现原始谷底起伏不平。现代流水在宽谷盆地段,婉曲旋流于砂砾之间;而在窄谷岩槛段,则深切基岩成陡直峡谷。  

  待到谷口,谷地开宽,发育了两级平台。低级平台高出河面约20米,上部由红色砂粘土巨砾混杂堆积组成;下部由10余米高的古生代炭岩基座组成的。平台后缘砾径变小,少见巨砾(1米以上)。高级平台全由下古生界炭岩或泥炭岩组成的平坦开阔侵蚀平台,高出河面约40米以上,平台面基岩裸露,仅在后缘山坡坡麓,有少数灰岩崩积岩块。但在马哨坑谷口与马哨河谷地交汇处,发现4块巨大花岗岩块,叠加成桌状堆积体,鹤立于高级台面上,成为罕见的典型冰桌。  

    

三  

    

  天目山冰桌是由4块不同大小的漂砾相互迭加而成的。其中相当于桌面的岩块,呈不规则的扁平体(4.8×3.4×1.3立方米),覆于3块巨砾之上,砾面上可同时容纳多人坐立。这块巨砾的原始轮廓,虽经长期风化剥蚀,外表已发育1厘米左右厚的风化壳,但其原始棱角依然可辨。恢复本来外形,原为沿节理崩落的岩块,这是冰流从上游驮运至此堆积的。相当于桌腿的3块巨砾(分别为3.5×2.35×2.1立方米,;2.8×1.8×1.7立方米,和1.7×1.2×1.1立方米,),支撑着桌面,它们虽具不规则形,但外部轮廓已受一定程度的磨损,并有一些平滑面,也经过风化剥蚀,发育较厚的风化壳。我们认为,由这4块巨大砾组成的桌状堆积体,应属冰流搬运的漂砾所组成的典型冰桌。在冰桌右前方3~4米远处,另有2块1米左右的漂砾散布。除此6块之外,别无其它。  

  6块巨大漂砾,均系外来的花岗岩类岩石,这类岩石产地,与冰桌堆积地点,近者相距4~5公里,远者可达10公里以外。这种巨大砾块由什么外力将其运至高级平台面上,并使它们迭加成桌,且又选最大一块扁平岩块为“桌面”?我们认为除冰流搬运外,很难  

以其它外力作用来解释。  

  这种现象,可能说明冰流流至谷口,已接近消融区的尾闾部分,冰层厚度大大减薄,将大量物质堆放在低级平台上。当冰流供给偶有增多,水面上升,这时,部分冰流连同搬运物质一起,外溢到高级台面,当冰量供给恢复正常,冰面下降,高平台上的溢冰消融,  

由表碛和里碛迭置而成天目山冰桌。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