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个人其他 > 入党相关 >

大学生党课学习结业报告

2008-10-29 
这种革命党“角色”与执政党“地位”的矛盾冲突,如果任其长期存在而得不到妥善解决和消除,其后果将是严重的。

大学生党课学习结业报告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无产阶级政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与资产阶级政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有着很大的区别。

  我们党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局执政”的发展过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我们党便从革命党地位转变成了执政党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提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和解答这个难题,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王长江同志在回答南方周末记者的问题时曾说:“‘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只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用‘领导革命斗争的党,领导武装暴动的党’等等提法来代替‘革命党’这一说法。如果说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很容易被人反问:难道我们现在就不革命了?小平同志曾经讲,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你说已经不再是革命党,容易在概念上面纠缠不清。只是后来,中央领导也使用了革命党的概念。在大家都认可的前提下,可以用来表明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状况。我们们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党要前进,肯定要研究一般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如果你始终停留在自己一个党、一种类型上,毫无疑问,就无论如何也看不到普遍规律性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说,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样一个理念,实际上体现了我们对这样一种规律的承认,即承认政党运作有规律可循。你是执政党,别人也是执政党,执政党和执政党有没有共性的东西?承认这样一个转变,就意味着承认它们有共同的地方。由此而论,这一论断确实是一种重大突破,是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立足点和起点。”

  可以说1949年建国以前,我党都可以在时间上称为革命党,领导革命斗争的党。那么革命党具有什么特点呢?一般来说,革命党是以某个阶级为基础,它存在的价值在于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这是他的本质特征。因此,革命党首要的工作是进行阶级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分化谁,通过阶级分析弄得清清楚楚。

  革命党的存在有三个特点:

  第一,要有一个革命领袖,这种革命领袖产生于特定环境,他往往一呼百应,而且革命党在实际操作中也通常会把体制力量凝聚到领袖的身上,通过他动员民众,比如,大家一看到毛主席心就定了,就有方向了,领袖对于革命党非常之关键;
  第二,要有一整套思想体系或者意识形态,它通常是革命领袖提出来的;  

  第三,要有一个铁的纪律,这是战争年代的需要,在那样的环境下,不可能进行民主协商,即便有,也是很小范围的,体现在成员关系上,必然是领导命令型,靠铁的纪律来凝聚、整合这个党。

  革命党的目的是动员人民。推翻旧有政府不容易,变更政府制度更难,社会革命更是极为艰难的事,需要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在1949年以前,中国革命面临的任务是如何能够动员一盘散沙的农民,让小农构成的、平静的“传统”社会“动”起来,用西方人的“现代”社会手段来抵抗西方贪婪的侵略势力和国家内部的分裂势力。当时中国革命党无数,但就组织中国农民而言,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和采用的组织方式最适合中国的实际需要。

  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标志还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新的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党成为执政党后执政党的目的就是是坚持社会正义,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繁荣,保障国家安全。

  如果说革命党的基本任务是社会动员,那么执政党的目的就是维护已有的体制,让社会在体制下正常运作。执政党药在意识形态里强调阶级调和、阶级合作,通过社会合作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合作基础。

  革命党变成执政党之后,它的任务和目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革命党而言,任务目标就是夺权,运用的是暴力手段,同时要求有强有力的铁的纪律,党员就要冲锋在前不怕死。一旦执政,手里掌握了政权,目标和任务不可能再是夺取政权。手中有了权,它的任务就是怎么用好这个权。过去夺权的时候是给了老百姓以许诺的:原来的政权不行,只有共产党才能使社会更加快速地发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能使国家强大。这些许诺都要在掌握政权后去实现。这就是不一样的任务。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无论是夺取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还是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都不是革命的终结。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夺取全国政权,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只是为其实现全人类从阶级社会进入无阶级社会的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增添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有力工具;而要完成这个历史使命,还需要一系列社会的和技术的以至思想的革命。特别是在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的落后国家取得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就更是如此。然而,在落后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取得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以后,究竟还需要经过什么样的革命,如何进行革命,这是一个有待几代人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如果企图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必然会因现有条件的局限而使人们陷入超越历史阶段的空想之中。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成为执政党之后,当务之急是适应从革命党(即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向执政党(即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转变,合理运用和充分发挥国家政权的力量,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逐步建成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为未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准备和积累物质、精神条件。

  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来说,取得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之后,虽然仍然存在着革命的任务——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但执政的任务已经突出地提上日程,成为主要任务。这就表明,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革命和执政、革命党和执政党虽有重大原则区别,但却不是互不相容的。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当它还是革命党的时候,它已在部分区域内建立了革命政权,即有了一定的“执政因素”,并且在不断增长和壮大;在取得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以后,它仍然还有未竟的革命任务。但不管怎样,取得全国政权以后,执政任务已经凸现出来,成为第一位的了,而革命任务则降至次要的和服从的地位。于是,这里就有一个政党的地位转变与角色转换的问题了。

  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是通过量的不断积累到质的飞跃而实现的。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更是这样,这是从“局部执政”量的积累到“全局执政”质的飞跃。我们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而实现的。但是,这种转变不是从那一时刻突然出现的,而是从民主革命时期建立区域性革命政权之日起就开始萌发、孕育和产生了。不过那时,我们党的“局部执政”是在旧国家政权包围、打压和剿杀下,处于非法的地位,因而党的总体任务是从事革命,推翻旧的国家政权,“局部执政”只能是服从和服务于革命,因而带有强烈的革命(党)的功能和特性。显然,这与革命胜利后的全国执政,充分发挥新的国家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建设新的社会,是有原则区别的。正因为我们党的执政有这样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演变,关于党如何执政的问题,就不完全是在建国以后,更不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遇到的问题,而是从民主革命时期建立区域性革命政权时起就已经遇到并且始终绕不过去的问题。只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更显突出、更加尖锐了。

  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具有多方面的内涵,而最主要的是“地位转变”和与之相适应的“角色转变”。从原则上说,角色理应随着地位的转变而转变。但是,地位的转变并不等于角色的转变,在实际上往往会出现地位转变了而角色却没有转变的情况,从而导致角色与地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苏联和东欧共产党都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党也有这样的情况。

  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尽管有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逐步演进的过程,但是从总体上讲,这个转变有一个标志性的界碑。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个界碑就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此之前,我们党一直领导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其基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国家政权。此时,就总体而言,我们党毫无疑问是革命党,处于革命地位。新中国的诞生,新的国家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党的地位在全局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结束了长期被旧国家政权打压、处于非法的被统治地位的历史,开始掌握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处于执政地位。这是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一个重大转变。
然而,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就其地位、也仅仅就其地位而言,新中国一建立就实现、完成了,但是这种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的转变仅仅是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一个方面,尽管是重要的、基础性的方面,却还必须有与“地位转变”相适应的“角色转变”。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党在“地位转变”之后,“角色转变”并没有及时跟进,以至长期继续充当和扮演革命党的角色。而且,地位的转变主要是在客观上实现了,而在主观上人们对执政地位的认识并没有到位。尽管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在这些方面也时有探索,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多有曲折和反复,未见多大成效,从而使革命党“角色”与执政党“地位”的矛盾冲突长期困扰着我们。

  这种革命党“角色”与执政党“地位”的矛盾冲突,如果任其长期存在而得不到妥善解决和消除,其后果将是严重的。不但不能利用党的执政地位这个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执政党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掌好权,执好政,治理好国家,而且还会反过来影响和损害党的执政地位,甚至动摇和丧失执政地位。苏联和东欧执政多年的共产党顷刻之间丧失执政地位,以至亡党,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这种惨痛的教训,必须刻骨铭心、牢牢记取。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重新提出和强调执政党建设问题,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其新意或现实意义就在于:鉴于苏联和东欧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以至亡党的教训,针对革命党“角色”与执政党“地位”矛盾冲突的具体实际,为适应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需要,不能不重新提出和突出强调执政党建设。只有解决革命党“角色”与执政党“地位”的矛盾和冲突,才能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长期执政,也才能执好政,用好权,治理好国家和社会,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