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湘江一战,8万多人的红色大军,锐减到3万人。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航船,驶进了最为狭窄的航道。
没有什么比烈士的鲜血更能引发生者的反思了。
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人首次行使了成立14年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权力,从而推动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
那一刻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乌云散去是太阳。”亲历过湘江血战的曾思玉追忆,“遵义会议的召开,解开了大家积在心头的疑团,感到革命有希望了”。
参加过长征的老将军、老红军们回忆,遵义会议后,重新掌舵的毛泽东用一连串中外军事史上罕见的大手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说,长征,使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民族解放的最前沿。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一结束,新局面便开始了。
仿佛历史巧合,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用了14年;从遵义会议召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14年。前一个14年,中国共产党人用血的代价,找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之路。后一个14年,沿着这条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把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奠基于世界的东方。
1927年,年仅16岁的方强在马克思画像前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入党。抚今追昔,这位经历了中国革命风雨征程、见证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党的七大代表感慨万千: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先进政党的领导;一个政党的成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正如这位老人所亲身感受的那样:从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到毛泽东思想、dxp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的诞生,再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精神和不懈探索,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
一位外国作家曾这样写道:中国的长征从来没有结束,红军的长征仅仅是长征的序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政治理论工作者许志功教授说,保持党的指导理论的先进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提供强大的科学理论支持。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胜利之本。共产党人以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悼念参加过长征的张思德时,留下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