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个人其他 > 心得体会 >

学习十七大精神 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2008-06-20 
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十七大报告为我们提出了“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新任务。怎样“全面认识”,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文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学习十七大精神 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度甚至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内容。但在今天,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十七大报告为我们提出了“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新任务。怎样“全面认识”,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文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从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大方向上来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优与劣。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前进的:政治上,君权神授让位于以民为本直至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重农抑商让位于重商主义直至市场经济;思想文化上,思想钳制让位于思想解放直至思想自由;人性关怀上,扼杀人性让位于人文主义直至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以此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战国时代有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还有同时代荀子提出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宝贵的重视人民的力量、以民为本的思想无疑是一把开启人类进步的金钥匙;至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刘禹锡“天人交相胜”、柳宗元“天人不相预”、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说,他们又吹响了人定胜天的伟大号角;此外,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的《咏怀诗》开始重视对人生意义的关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这些无不折射出对人的生命与价值的尊重;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先人更是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有这些,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确与人类进步的大方向保持了一致,有些方面甚至独领了时代之先。但是,我们也要正视其中的糟粕:第一,人权的剥夺,尤其是女人权利的丧失。“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彻底剥夺了女人作为独特生命个体的权利,换言之,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庸。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上至相国下至黔首,都得无条件地臣服于皇权的高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一人”高踞万众之上的专制旧习甚至在今天还不时上演。第二,思想的禁锢。一旦有新的思想萌发,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言,即“祸及九族”、“诛灭十族”。“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不是崇尚创新,而是推崇守旧,致使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不可避免地因落后而挨打。第三,抑制人性。一方面是君王穷奢极欲,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结党营私、鱼肉乡里、欺压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多方掠夺百姓利益,不仅无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失去内在动力。第四,闭关自守,夜郎自大。总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部世界缺乏关心,以致鸦片战争战败,割地赔款。即便如此,仍旧要维护不堪一击的虚幻的面子,不肯“借鉴他人之法”,何其愚昧!
    其次,要从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来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优与劣。孤立地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与缺陷,有陷入形而上的危险,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从而使其优劣毕现。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大致表现为:第一,中国文化崇尚天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西方文化却漠视天伦。第二,中国文化热爱现实,关心现实。“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而西方文化则渗透着虚无主义思想。第三,中国文化崇尚“仁者,爱人”。中国人讲究以德服人,以友善态度待人,厌恶暴力,“礼之用,和为贵”,“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这种“和为贵”的思想不论是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还是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而西方文化却崇尚暴力,趋利弃礼。第四,中国文化崇尚 “家国天下”的伟大抱负。从马援的马革裹尸,到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出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而西方文化则过于强调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第五,中国人崇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而西方文化则强调自我发展,鲜少顾及生态系统的平衡。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这些精华,不仅是西方文化所望尘莫及的,而且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但是,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的,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其背景。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表现为:(1)中国传统文化,很少关注个体生命的自由与尊严。更多关注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关注个体生命的自由与尊严,提倡人性大解放。(2)中国传统文化,钳制人民的舆论,禁锢人民的思想。文字狱便是明证;而西方文化则坚持思想自由,几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辈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令世人叹为观止。(3)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而西方则崇尚法治,要求全社会遵从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有力地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
    再次,要从建设新的时代文化的角度而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新时代的中国人要全面、透彻地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新的时代构建新的文化应具备以下要件:(一)新的时代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个人生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必然成为新的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新的时代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上,更多地实现社会价值;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人们在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二)新的时代文化必然大力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人是万物之灵,是人类社会的主宰,更是智慧与力量的化身,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践踏人的价值与尊严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任何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的行为都是不能允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别人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三)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时代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破除种种迷信思想、教条主义,勇于探索真知。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新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的原则。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和精神状态的精华,是必须要继承的。此外,要从整个世界文化的高度来看,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不过,善于学习、吸收他人之长,绝不是要邯郸学步,而是要内化为我们的优势,这也是一种创新。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种文化永葆活力的灵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要结合当代实际,赋予其时代新义,实现其现代转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民族亦然。只有正确认识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与劣势,方能以明智的态度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力量源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