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教学相关 > 其它教案 >

还己童心 与孩子同行

2007-01-21 
案例1:“连减、连加”两步计算教学情境设计。

A教师:

出示一张挂图,图上画着:

牙膏3元 牙刷2元 茶杯1元 方便面1元 童话书4元 玩具枪5元

提问:妈妈带了10元钱上街,你猜猜你妈妈可能买了些什么?要花多少钱?

生:看图(大多沉默不语)只有几名同学作答。

B教师:

CAI演示:操场上只有4位小朋友在做游戏,接着又有2位小朋友手拉手、唱着歌来和4位小朋友一起游戏,过了一会儿,又有1位小朋友手拿着一个气球蹦蹦跳跳地来到他们之间,一起开心地玩着。

提问:小朋友看到了什么,能说给同学们和老师听听吗?

生:个个跃跃欲试。(同学们讲的绘声绘色,情趣十足。)

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师:能告诉老师现在操场上共有几位小朋友在做游戏?

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通过数,现在共有7位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

生:我用原来的4位小朋友加上后来的3位小朋友,共有7位小朋友在做游戏。

生:我用4 2 1=7来计算,共有7位小朋友在做游戏。……

思考:A教师的设计,考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描述的是最普通、最平凡的家务事,也许孩子们亲身经历或目睹过。但由于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从来没有考虑过家庭需要什么,缺少实践体验的机会,过早地把孩子当作家庭主妇,是不符合实际的。

B教师的设计,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极其熟悉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矗“课标”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新知基础引入的情境设计已普遍重视。情境设计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抽象与应用过程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决定他们的学习活动是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同时,儿童最富有想像和幻想,一定要用儿童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与儿童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且往往不可理喻)。因此,作为成人的教师一定要还己一颗尘封已久的纯真童心,蹲下身子看孩子。与孩子同行,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里特点出发,去捕捉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创设一个个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从熟悉的地方出生出新的“风景”,创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

还己童心 与孩子同行[全文结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