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团员工作总结上的讲话(3)
4、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帮扶弱势群体,广泛开展社会调研
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校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结合学生特长和专业优势,组建社会调查实践团,广泛组织大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参加社会调查有利于青年学生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劳动生产规律,有利于青年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今年暑期,我校社会调查实践团针对农业税减免、耕地沙漠化、奥运交通环境、高校周边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展开调研,撰写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另外,我校今年全面实施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发起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选派了31名优秀大学生奔赴新疆、西藏、青海、贵州等19个省区开展农民健康状况调研和农民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改变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5、服务大学生就业,开展就业见习实践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原先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经向大众教育转化,这种转化造成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产生很多不适应,影响他们的正常就业。为进一步转变我校学生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机会进行“预就业”,我校组建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
三、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社会实践工作品牌
1、 广泛参与,规范管理,形成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实践育人的工作品牌。经过一代代北林人的努力,我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的实践育人之路,形成了“三五五”社会实践工作机制。“三”是指社会实践运作模式上采取“三化”即项目化、社会化、阵地化;第一个“五”是指社会实践管理体制上体现“五结合”即和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第二个“五”是指社会实践在内容设计要体现五个方面的结合,即结合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结合首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结合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生态文化繁荣的目标。
2、 创新载体,深化品牌,夯实成果。
我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20多年来,实践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效果大幅度提高;同时,社会各界给予我校社会实践工作很高的评价,地方政府和实践基地纷纷发来感谢信和表扬信。社会实践工作成果具体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