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社交礼仪 > 个人礼仪 >

XX县澄江镇南门村坚持“三个到位”促进“四民主两公开”的心得--司法 范文

2007-01-07 


  
                  



  从2003年开始,我们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和上级的部署,开展了以法制道德教育、建章立制、“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2800元,社会秩序稳定,全村基本实现“无重大治安案件、无吸毒人员、无村民集体上访、无法轮功练习者”。

  一、主要做法: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规范村级各项事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四民主两公开”的原则,着重抓了“三个到位”。
 
  (一)组织领导到位。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切实搞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我们村里一是健全了组织,强化了领导。村里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正生任组长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村民自治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两劳”回籍人员帮教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经济管理委员会、民政福利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对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真正做到各项活动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干。二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村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将创建活动的具体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小组,并列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统一奖惩。

  (二)宣传发动到位。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让基层干部群众明确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措施,村里先后召开了两委班子成员会、支部党员大会、村小组长以上干部会以及村民代表会,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意义,增强了参与开展创建活动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标语、宣传栏、黑板报、组织文艺晚会等形式,向全村广大群众进行全方位的集中宣传,营造了深厚的舆论氛围,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三)工作措施到位。为扎实有效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我们注重与农村工作相结合,将创建活动作为村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部署,同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抓了村级民主选举工作。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全面开展了民主选举工作。村主任、3名村委员成员、16名村民小组长、81名村民代表,都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程序民主选举产生,而且真正做到了民主、公平、公开,得票率都在80以上。村民普遍反映这是多年来选举结果最好的一次,真正体现了自己的意愿。

  二是强化普法教育,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最重要的是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道德素质,使他们掌握法律知识,遵守道德规范,依法管理村级事务。在活动中,我们依托村级党校成立了农民普法学校,利用农闲季节对村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和培训。活动开展以来,先后对全村200多名村组干部和法制宣传骨干进行了培训。同时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土地承包、计划生育清理清查等多项工作,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宣传有关法律和道德规范,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以推行村务公开为重点,落实民主监督制度。在活动中,针对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和热点问题,我们从村务公开入手,每半年一次对村里的财务、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经济承包合同等事项全部实行公开。为确保这一制度的落实,我们村里还设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实行监督。

  四是健全制度,保障村级管理规范有序。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是农村各项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在活动中,我们着重健全完善了以下规章制度。第一、健全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凡是村里的大事,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并进行表决。去年,群众反映12村小组到16村小组之间约1013米村道,由于缺少维护,路面越来越窄,村民行走不便,要求用水泥固定路基和硬化路面,村委会在提交村民代表讨论时,有部分村民代表表示反对,最后会议决定进行表决,由于半数以上村民代表支持修路,从而使提议获得通过,充分实现了村民的民主权利。第二、建立健全了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在活动中,我们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坚持了合法性、针对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民主性的原则,明确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小组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民风俗、婚姻家庭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使村级管理做到行之有规,处之有据,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第三、建立了村民评议干部的民主监督制度。每半年对村干部进行一次评议,使村干部的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二、初步成效

  我们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已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村级班子进一步加强。通过开展创建工作,村干部民主议事、依法办事的意识明显增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村小组之间的工作关系进一步理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创建活动既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又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增进了干群之间信任,过去村干部觉得棘手的问题,如计划生育、宅基地纠纷等问题都能得到圆满解决,村干部的威信进一步提高。

  2、村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公开化、制度化、规范化,照章办事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种蔬菜是我村的主产业,大多数农户都靠种菜为生,由于人多地少,土地问题比其他问题更为突出。活动开展后,村委会针对这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明确宅基地审批的范围和条件,实行阳光作业,不搞亲疏,不分家族,做到干部群众一律平等,全体村民同等对待,一碗水端平,从而使村里没有发生因村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大大增强了广大群众照章办事的信心,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3、村风民风进一步改善。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法制观念,村民办事依法、遇事靠法,平时用法的良好法制环境逐步形成。如村民郑瑞明与外地一客商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供货后有几万元货款长期无法收回,多次催款未果,他本想找人去强行收取,想到这样一来于法不容,最后还是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2组村民肖群姑,年老多病,儿子不愿承担其赡养费,母子之间矛盾一度较为紧张,创建活动开展以后,村干部和调解人员及时进行了调解,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她儿子主动承认了错误,并支付了她的赡养费,使这起拖了多年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4、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活动开展以来,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民间纠纷8件,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能得到及时化解,基本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目前,全村没有发生盗窃、赌博、斗殴等治安案件,没有出现封建迷信、宗族派性等不良现象,较好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5、村级经济进一步发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开展后,村里民心思进,民心思富,村民致富创业的劲头日益高涨,村级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3年,村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比上年增收170多元,成为我县的小康示范村。


  三、几点体会

  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各级领导重视,而且需要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积极参与。

  1、领导重视是开展好创建活动的前提。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首先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县委袁荣明副书记、县政府陈和恩副县长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同时,我们在工作中也得到了县司法局、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澄江镇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过问,帮助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从而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2、做好宣传是开展好创建活动的基础。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具体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如果宣传工作不到位,容易造成村民不理解,影响活动的开展。因此,从活动一开始我们就通过各种形式,如墙报、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活动深入民心,从而为创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健全制度是开展好创建活动的保证。我们在开展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的活动中,坚持按程序操作、按制度办事,制定了详细的创建活动方案,并严格按方案步骤进行运作。活动开展过程中,又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制度,使工作真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为整个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