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昕旸(左)为美姐林金钻设计了选美礼服。(龙国雄/摄影)
2010年新加坡环球小姐选美赛,林金钻(中)夺后冠。(档案照片)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环球小姐林金钻8日启程前往美国拉斯维加斯,代表新加坡角逐环球小姐后冠。为她设计礼服的,是来自中国、就读于莱佛士设计学院的19岁留学生吴昕旸。在6日举行的礼服展示会上,吴昕旸的设计让全场眼前一亮。无独有偶,去年新加坡环球小姐参赛服装的设计师张小青,也来自中国。身高1米80的张小青曾当过多年模特儿,并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装品牌。
记者近日走近这两名来自中国的新移民,看她们如何装扮新加坡环球小姐,展示新加坡的美丽。
吴昕旸从小就喜欢缝制洋娃娃,可是在中国主流教育系统下,很无奈地看着自己与梦想越来越远。来到新加坡后,她选择离开初院,学习服装设计。凭借着天赋,吴昕旸在今年莱佛士设计学院举办的服装设计文凭毕业生毕业时装秀上,赢得头奖,而且从35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选成为今年环球新加坡小姐林金钻的礼服设计师。
19岁的她,终于在“1字头”的最后一年,抓住了梦想的尾巴,为自己儿时的爱好找到了前行的轨道。
美姐林金钻8日刚刚启程,代表新加坡到美国拉斯维加斯角逐环球小姐后冠。在6日举行的服装展示会上,林金钻说:“我特别喜欢这套礼服,它不但剪裁合身,而且有未来感。尤其喜欢腰部的设计,可以拆解下来,而且采用垂坠的绸缎,既舒适方便,又为整体增添柔和的感觉,可见设计师的一番苦心。”
吴昕旸对现代美的捕捉和呈现,独具一格。为新加坡小姐量身定做的礼服,因为材料费用只限500元,所以采用简约的结构式设计,在细节上注入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在整体上尽显摩登时尚。钟情建筑美学的吴昕旸说,她很多作品的灵感都来自于建筑。
吴昕旸告诉记者:“我很喜欢新加坡的建筑,既有现代感很强的高楼大厦,又有传统而且殖民地色彩浓厚的小楼。我希望把这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新加坡小姐的民族服装上体现出来。在细节上,我采用了星星、新月和古典屏风层叠的设计,体现新加坡文化的多元。采用银、蓝搭配是为了衬托金钻的肤色。”
“多元”,是新加坡最吸引吴昕旸的地方:“这里十分国际化,我接触的同学来自不同国家,带来不同的文化和想法。”
吴昕旸:主流教育外寻找天地
童年在吴昕旸的记忆中,是一针一线编织出来的快乐。她说,爷爷是位“老裁缝”,自己最初正是跟着爷爷,瞥见了服装设计世界的万千奥妙。可惜这童年的兴趣并没有得以发展。
爸爸是建筑师,妈妈是公务员,吴昕旸说:“小时候我书读得不烂,所以父母期望很高。他们没说我一定要做什么,但总归希望我从事比较传统的行业。”于是,来自广州的吴昕旸“很自然地”考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作为广东省的重点中学,这所中学多年来培养出多个国际数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不用说,吴昕旸的同学们几乎都是读书强手。虽然须要面对激烈竞争,吴昕旸要继续留在数理科目为重的学校也并无不可,然而,十几岁的她不断感到自己并不属于那里。
“我特别想要出国读书,因为我不喜欢中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我知道自己不适合那样的教育。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设计,很早就接触到外国文化,对创意和设计方面更感兴趣。”
吴昕旸在两年多前离开父母只身来到新加坡。尽管在中国的读书经历早已松动了她对主流教育的坚持,她还是期望不同的环境会带来转机。她进入裕廊初级学院,半年光景,再次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初院的生活。和父母商量后,也得到他们的支持,吴昕旸考入莱佛士设计学院,学习服装设计。
吴昕旸说:“中国的设计学校对美术功底要求很高,没有专业学习过美术的人很难考进去。我小时候没学过美术,在中国走这条路很难。”相比之下,新加坡的设计学校采取较灵活的招生标准,对创意的要求大过对美术基本功的强调。
吴昕旸将继续攻读服装设计学士学位,打算明年6月毕业后继续留在本地当设计师。比较本地和中国设计圈,她说:“新加坡服装界的竞争没有北京、上海等地激烈。但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新加坡这里的竞争比较公平。”
张小青:重返校园寻找新动力
去年新加坡环球小姐参赛服装的设计师张小青,来自中国山东,曾当过多年模特儿,并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装品牌。
4年前,张小青随着英国籍的先生移居新加坡。她从小学画,对服装的热爱主要来自妈妈的影响。她们母女目前依然保持这共同爱好。张小青去年为新加坡环球小姐瑞哲(Rachel Kum)设计的民族服装,母女二人就“合作”了一把。由于须要以手工在大片布段上染色,张小青说:“我和妈妈用大水盆盛上粉色染料,一起拿着大布去做那个渐变的兰花颜色,花了很多时间,也失败了好几次,不过我和妈妈都做得很开心。”
张小青1998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表演系,曾在伦敦和巴黎当过模特儿3年。随丈夫去越南后,开创自己的服装设计品牌“XQ's”。她说,XQ就是自己名字的头字母X和Q,但XQ's读起来像英文词“excuse”。
品牌成型了,张小青却在运作4年后选择停业,进入莱佛士设计学院。她说:“我在设计方面的知识比较浅薄,决定重返校园。如果不汲取新鲜知识,会慢慢脱节,也容易失去动力。”
通过莱佛士设计学院的“孵化计划”(Incubator Project),张小青得以将自己设计的服装在百利宫购物中心出售。她花了4个月时间,酝酿出4款设计,雇人全手工制作出23件服装,以晚装和外套为主,同一种颜色、同一个型号的衣服只有一件。记者不久前同张小青一起来到百利宫时,她欣慰地发现,已经售出了12件。
张小青随夫“辗转”多处 来新后“不想动了”
“移居”对去年新加坡环球小姐参赛服装的设计师张小青(32岁)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曾跟随丈夫在伦敦、巴黎、越南等地生活多年的她,自嘲是个“随军家属”,可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家庭传统,却在移居新加坡后戛然而止。原因何在?性情开朗的张小青笑答:“新加坡实在太舒服,我们不想动了!”
四年多前,张小青随着英国籍的先生移居新加坡。因为先生工作上的原因,夫妇二人走南闯北,似乎早就有了家规,那就是每隔一两年就搬到新的环境居住。然而,这不成文的家规来到新加坡以后,却出现了变化。
回忆起自己多年来东奔西走的经历,她说:“我很喜欢旅游,东南亚差不多都走遍了。在他乡生活有甜也有苦,所谓痛并快乐着吧。”张小青说:“我们很喜欢到处住,了解不同的环境。这里住几年,那里住几年,生活得很有新鲜感。
“本来当时到了新加坡以后,只打算在这边住上两年。可没想到,转眼四年多过去了,我们还是不想换地方!因为新加坡实在是太舒服了。”
受妈妈影响而爱上服装
虽然这么喜爱新加坡,但这里的天气让小青酷爱的皮质衣服,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不过,她还是没有放弃在这里寻找英伦风的感觉。她说:“好在这里有很冷的冷气,所以还能用得上围巾和披肩。”话音未落,小青就从皮包里拿出一条围巾来,莞尔一笑。
身高1米80的张小青,来自中国山东。性格直爽的她介绍自己家乡时,半开玩笑地说:“山东不是出篮球运动员,就是模特儿。我没去打篮球,不过我从小挺喜欢服装的,后来就真的做了模特儿。”
张小青对服装的热爱来自于妈妈的影响。她说:“我妈妈很喜欢打扮,而且她特别爱自己做衣服。因为她做得好,还有人要付给她钱来做衣服。可我妈妈不要,她说,拿了钱再做的话会有压力。”
在张小青眼中,以前的人有着他们别样的快乐。她说:“我妈妈那一代的人,生活不富裕,资源又有限。好看的衣服,她们都买不起,所以就买来漂亮的布,自己动手做衣服。那一代人都很心灵手巧。”
体现本地的国际化
连续两届新加坡环球小姐的服装设计师都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莱佛士设计学院董事王介侯认为这不但毫无不妥,反而体现了新加坡的国际化,这正也是新加坡环球小姐在选美舞台上力求呈现的国家特色。
王介侯告诉记者:“如果限制只采用新加坡人设计的作品的话,就有拘束,与我们提倡的多元性矛盾了。”
本地著名年轻服装设计师杨福财(Desmond Yang)是这次环球小姐设计比赛的评判之一。吴昕旸的设计让他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他说:“民族服装往往千篇一律,鱼尾狮啊、胡姬花啊,但昕旸的作品采用的是新加坡建筑的特点,与众不同。”
杨福财说:“比赛最重要的是选人才。新加坡立足的基础就是尊重人才。不论是本地人还是移民,只要你足够好,我们就承认你。”杨福财还提到,人们赞不绝口的新航空姐制服,就是由法国人皮埃尔·巴尔曼(Pierre Balmain)于1968年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