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1000多万元,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兰州,清退代课教师是一个长期性的话题。而这一次,兰州市政府拿出了1117.18万元的补偿经费,每位被清退的教师可以根据代课年限拿到每年1000元的补助。
据长期在兰州市教育部门工作的人士说:“清退代课教师,是国家大政策,兰州市是按教育部的要求执行的。政府补贴1000多万元,对于兰州市而言,已经很不容易了。”
被清退的教师却还有话说。张永明的同事、当了16年代课教师的姚玮玲说:“我们走了,就能给师范生腾出位置。其实我们教学经验丰富,该有的学历、教师资格证也都有,绝对不比这些人差。”
无论怎样,这批教师已经离开了三尺讲台。而且,这一次离开,可能就是永远。在此次清退中,兰州市将采取两种方法解决代课教师的出路问题:第一是考试录用,第二是补偿清退。到目前为止,补偿发放已经到位,张永明已经领到了他19年的代课生涯的补偿金19000元;而众多代课教师更为期盼的考试录用,据兰州市教育局的说法,还在研究之中。
采访中,张永明拿出了一份珍藏了9年的红头文件——《皋兰县关于选聘优秀代课教师的办法》,其中提到,“县上每年在全县范围内选聘10名优秀代课教师”。
虽然对于“优秀”的界定,皋兰县规定了学历、教龄、成绩、评奖,甚至发表论文、英语成绩等要求,但这份文件还是给了全县代课教师一份实实在在的希望。
正是这份希望,支撑着张永明在新世纪领着每月200多元的工资,还一年年在讲台上站下去。可是,这种选聘在当年进行了一次之后,再也没有举行。“这是我代课19年间,唯一的一次转正机会,”说起往事,张永明不禁一声叹息。
山字墩小学这些年的条件有了很大变化,教学楼成了全村最气派的建筑。教过父亲、又教娃娃的代课教师,却在此时黯然离去。对此,村里人也唏嘘不已:“这些老师,从20岁教到40岁,把自家教成了村里最穷的,最后什么也没落下,是卸磨杀驴哩。”
“这些代课教师,肯定考不过应届生”
张永明有一个透明塑料袋,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自己的学历证、聘用证、普通话等级证、各种获奖证书;除此之外,还有一沓这些年保存下来的各种报纸,内容无一例外地呼吁给予代课教师转正机会。这里面透露了他一个多年的心愿——能有一次参加转正考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