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校园热点 >

高三学生的遗书值得全社会反思

2010-06-25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三5班学生李金川在学校服毒自杀。他在留下的遗书中,痛诉学校的校风不正,师德败坏。(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教室座位需要以权钱论资排辈,老师批评高官儿子后又道歉。李金川以生命为代价的绝笔让我们看到,本该光辉神圣的教育殿堂里也散发着腐败的恶臭。或许,这些并不是致人死命的缘由,但是,李金川揭露的这些现象,谁又能有底气否认呢?

一把辛酸泪,满纸醒世言。自杀学生笔下多少世态炎凉,还坐在教室的他,早早体会到“潜规则”造就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以及这种规则对于他的重压。无力改变这种境况的他,只能忍受这些“潜规则”带来的羞辱,体会着激愤后的痛感。

当这些丑恶在学校成风之后,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当学生面对这一切丑恶的时候,他们只能沉默,或者适应。相信李金川也曾感到不能呼吸,因为眼前的一切和自己内心的美好和善良相差太远,只是他选择了“不愿苟活于此浊空气中”这样一条不归路,令人扼腕。

学校是灵魂的升华之地,栽种着人们对理想的期许。教育作为塑造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该在学生和社会不良风气之间构建起一道屏障,以保证受教育者健康阳光地成长。但可惜的是,学校精神品质已经发生了嬗变,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学生的心灵,还演变成喧嚣的名利场,权钱交易、索贿寻租大行其道。当学校都成了沦陷之地,学生必将是这种异化环境下的受害者。

一些学校教育者的价值观被颠覆了,如同李金川的“遗言”所说的那样,学校成了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或者是当地强势家庭子女的“御用”学校。比《皇帝的新装》中那说真话的小孩更震撼人心的是,一个年轻的孩子以生命为代价在言明一个不容忽视的“真相”。李金川的“真话”无疑是对他所在校园秩序的挑战,但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对人们想象之中合理秩序的维护呢?这种秩序是每一个人对学校和老师最合理的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一个生命的逝去带来一个沉重的命题,是什么压垮了教育的脊梁,是什么样的环境在培养着我们的未来?这个问题很急迫,因为权钱已经渗透到校园,教室里甚至放不下一张宁静的课桌。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