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于广州大学的“账本”,林江认为存在很多“不能理解”、“无法交代”的地方。“一般来说,非营利机构的收入在预算中称为事业性收入,学校收的学杂费属于这类,但广州大学的账本“事业收入(不含预算外资金)一栏却是空白。”林江说,账本只是简单地把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分为一般性预算和预算外资金,两者比例约为1.5:1,“可见预算外部分分量不小,但资金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花的,个中情况就‘微妙’了。”
而在购房补贴一项, 预算外资金就有318.27万元。
林江提到,一般性预算支出是从政府钱袋子里掏出来的钱,人大和公众可以监督,但没有明细项目,大家看得一头雾水。同时,很多部门的预算中都存在预算外收入、支出的名目,“预算外”的钱无法解释原由,到底是怎么来的和怎么花的?“是不是解释不了来源和去向的资金都可以列入‘预算外’呢?预算外资金是不是摆明就不让人大代表和公众监督呢?”林江强调,要防止把资金列入“预算外”以推脱受监督的责任。
5亿“高等教育支出”具体指什么?
在广州大学账单中,支出预算总计的66211.59万元里包括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事业单位离退休、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事业单位医疗、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等的福利性支出,以及高等教育和教育费附加支出。高等教育支出预算总计5.5亿元,但没有详细列出明细项目,“为什么是5.5亿,而不是4亿、6亿呢?是用于基建还是教育吗?”林江说,账本只说花多少钱是不够的,花在哪、怎么花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不透明只会引起社会对一些蛛丝马迹的怀疑,“若合理怀疑,我们就可以质疑笼统的‘高等教育’支出中是否包含公务旅游或招待的费用呢?”他说,只有知情才能监督,人大代表、公众、尤其是学生和家长理应享有教育经费支出的知情权。“学校的钱是花在建设、经营、交流方面,还是放在培养学生方面,需要一个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