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校园热点 >

揭秘北大(3)

2010-06-25 

“我没压力,因为我不直接行使这个权力”

学军中学校长马里松说,校长推荐应该是个很平常的事情,很多学校其实是一直在这么做。以往优秀学生通过自荐,参加北大等名校的招生,经过年级老师的评议后选出优秀学生,在同学中公示。既有保送生,也有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这些也是要经过校长签名的。

马校长说,我觉得校长推荐制是一种新的说法,推荐制是在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制度之间。保送生是不考不面试,自主招生是考了后面试,推荐制是直接面试。个人觉得在操作程序上并没有太多的创新。校长推荐制下的学生,是高三年级的老师、学生共同评定的。校长不可能很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校长也不可能直接去点名,如果有不公平的现象,这样会毁了学校,也毁了自己的声誉。我们学校具体如何操作,目前还没考虑,北大可能会进一步出台细则。

“我仅仅是履行一下形式上的签名权,真正的推荐权在学生本人、老师和校务会议”

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表示,校长仅仅是履行一下形式上的签名权,真正的推荐权在学生本人、老师和校务会议。学校老师说,网上信息一发布,媒体记者都来问此事,校方干脆写了一份新闻通稿,详细解释几个核心问题——怎样推荐?推荐怎样的学生?

北大遭质疑究竟冤不冤

为什么独独是中国,为什么独独在当今,北大招生的一举一动,会惹来如此沉重的关切?

有人说,那是因为触动了名校招生这根国人最为敏感的神经。那么,不妨再追问一句:为什么这根神经如此敏感?

首先,高考在某种程度上一直被视为社会公平的底线。往小了说,它是众多平民子弟经过12年寒窗苦读,改变个人和家族命运的关键一搏;往大了说,这是全社会利益重新调整、博弈最基础的动力,谁敢动这块“蛋糕”,肯定将犯众怒。连封建统治者对此都一清二楚,贪腐如明清两朝,科举舞弊案发,也会有人掉脑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