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帛书老子校笺译评(套装共2册)

2020-10-03 
《帛书老子校笺译评(套装共2册)》以五百余种《老子》版本、注本,包括简本、石本、帖本、敦煌写本、旧钞本、佚本、道藏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帛书老子校笺译评(套装共2册) 去商家看看
帛书老子校笺译评(套装共2册) 去商家看看

帛书老子校笺译评(套装共2册)

《帛书老子校笺译评(套装共2册)》以五百余种《老子》版本、注本,包括简本、石本、帖本、敦煌写本、旧钞本、佚本、道藏本、历代刊本及古今诸种注本等,对帛书《老子》进行校勘、考辨、笺释、疏证、译评,揭示考古传本暨道家早期传本文字之原貌及其本义;又对帛书《老子》古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加以阐述;还创造性运用了撰者提出的“校诂十法”,即比较勘《老》、以《老》诠《老》、方言诂《老》、音韵校《老》、语法析《老》、义理疏《老》、同异校《老》、方俗证《老》、文物考《老》、史实解《老》等。通过集校、集释、集考、集评及个人考证,有理有据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是目前为止研究《老子》的巨作,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网友对帛书老子校笺译评(套装共2册)的评论

评论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对我这样的一名普通本科生而言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只好先引用作者在后记中所述的部分内容以供大家参考:“我1961年节读了《老子》,从1966年8月开始学习、钻研《老子》。当时拜识了唐兰先生。唐先生让我潜心研究学术,把《老子》一书钻研透彻,再进行校释。1970年10月开始,我对《老子》进行文字校笺。那时,我用的底本为楼正本,主要参校的有诸石刻本和敦煌写本等。1973年冬,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本、乙本。1974年底,我则用帛书《老子》为底本,进行校释。在校释的过程中,发现《老子》书中使用了不少楚方言,于是就集中精力,先深入研究《老子》书所用楚方言,于1986年底撰写成了《老子<道德经>楚语考论》一书。1992年初(帛书《老子》)完成校释初稿后,进行修改,1996年修改稿完成,后因出国讲学没有联系出版事宜。1998年5月《郭店楚墓竹简》出版,竹简《老子》甲、乙、丙公诸于世。我又于1999年初对第二稿进行修改,并参照竹简《老子》,进行补校,直到2003年12月,重修稿(第三稿)和补校才得以完成。”

细心的人可能已经从商品的基本信息中注意到了书的尺寸为30.4 x 24.4 x 6.4 cm,总计1083页(书已入手,在我看来纸质上乘)。本来因为此书不是由中华书局出版而有点担心,但至目前为止,内容勘校及编辑印刷都很让我满意。从"rest":"下册尾页的信息来看,全书共180万字(1800千字)。仅参考书目就列了近10页(从1070页~1079页),把古今中外各个版本及注释的内容几乎全部参考了。河上公、王弼、吕祖谦、王夫之、黄元吉、钱穆、于省吾、高亨、林语堂、朱谦之、楼宇烈、钱钟书、高明、陈鼓应、南怀瑾等多位古今同仁的海量著作内容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全书采用简体字,个别地方保留了繁体字。下册末尾完整地以繁体字列出了帛书《老子》甲本、乙本残卷的原文、释文(即对残卷原文补校释读后还原出来的结果,不是指译文)及帛书《老子》校订文(即综合甲、乙两个版本的释文和其他版本最终整理所得的帛书《老子》原文)。<br /><br />本书主体部分按章节先给出帛书《老子》校订文,接着在校笺中引用各参考书目的内容并结合作者的观点对校订事宜进行详细地论述(甚至会涉及音韵方面的探讨),然后给出今译,最终对相应内容进行述评。对道德经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重视帛书《老子》的读者,这部书是您的最佳选择之一(当然,若您只想大略地把道德经翻上一两遍,而不是假以时日用心研读,这部书可能有点大材小用了)。我于2015年3月14日订购此书至今还没看多少,评论难免有较大偏颇,但此书现在还没有在线试读内容,且至今未见评论,而评论对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在选购书籍的时候还是挺有帮助的,所以只好写了以上评论,不足之处,还请见谅。有些没人或很少有人写评论的书不是没人购买,只是买书的多是些大师,而这些大师买书不一定是网购的,甚至是由他人帮助购买的,或者是自己网购的也没有写评论的时间或习惯。"

挺好的老子学说著作,值得一读

内容丰富,借鉴意义大。

书中有些用词如封建、剥削、奴隶等词。明显是有固定的意识形态,做研究的人最好不要这样思维固化不能自拔。虽然研究内容有价值,但还是退货了。

喜欢帛书老子校笺译评(套装共2册)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