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政治 >

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

2020-08-12 
《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内容简介:上个世纪20年代,周作人说:“我们于日用必须的东西以外,必须还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 去商家看看
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 去商家看看

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

《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内容简介:上个世纪20年代,周作人说:“我们于日用必须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上个世纪30年代,丰子恺说:“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种重要的养料,其重要几近于面包。别人都在为了获得面包而牺牲趣味,或者为了堆积法币而抑制趣味。我现在有幸而没有走上这两种行径,还可省下半只面包来换得一点趣味。”
上个世纪40年代,钱穆说:“从鸦片战争五口通商直到今天,全国农村逐步破产,闲散生活再也维持不下来了,再不能不向功利上认真,中国人正在开始正式学忙迫,学紧张,学崇拜功利,然而忙迫紧张又哪里是生活的正轨呢。功利也并非人生之终极理想,到底值不得崇拜,而且中国人在以往长时期的闲散生活中,实在亦有许多宝贵而可爱的经验,还常使我们回忆与流连。这正是中国人,尤其是懂得生活趣味的中国人今天的大苦处。”

网友对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的评论

内容有些八卦,引述很片面,如徐悲鸿的轶事全部取自蒋碧薇的书,孤证不立。
可能是为追求文字的玄远冷峻和高简瑰奇,反而造成很多句子的主语指代不明,阅读很不舒服。

经常看到评价说这本书是世说新语,那本书是世说新语,看了《去趟民国》才知道,这才叫当代的世说新语!对其它书的评价不过是挑好听的说而已。写“世说”很难,写距今太远,没有亲近感;太近,又怕让健在的当事人难堪,而本书选在了民国,讲述发生在那三十七个年头,我们耳熟能详的人和他们的事,特别是去掉光环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简直太有趣了!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还真”,还回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人都有猎奇心理,猎奇有雅俗之别,本书提供的是民国“雅人”们俗的一面——饮食男女,也算是雅俗共赏吧。

闲言碎语,断章取义,管中一窥,仅是茶余!

作者功课做的很扎实。比较一窝蜂的摘抄,这本书的内容有理有据,不是糊弄读者。

了解一下民国时学者名流的生活,倒也蛮有些意思,属于三联的一本快餐式读物哦!

都是一个一个小故事,挺好的,大出版社的书,书品也不错

还好吧
当做饭后小故事看

看了一部分,有点乱,拼拼凑凑的

希望多了解一些历史。

在微博上看到这书登到了排行榜top 10,于是买了一本,阅读起来非常的轻松,信息量也很大。不错。

喜欢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